整合四所河北高校組建新河北大學,每年爲河南專設20-30名長江學者,你怎麼看?

整合四所河北高校组建新河北大学,每年为河南专设20-30名长江学者,你怎么看?

2018年的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其中不少高等教育相關的話題被代表、委員們高度關注,特別是高校雙一流建設。

本期青塔小編對過去幾天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關於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發言進行了彙總,看看代表委員們都說了啥。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殷福星:整合四所河北高校組建新河北大學

“和京津兩地相比,河北的高等教育資源處於弱勢地位,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殷福星建議,以天津為中心整合和重構河北高等教育資源聚集區。

“沿河北省人文地理中腰線,即保津唐秦東西300公里線,以天津為中心整合和重構河北高等教育資源聚集區。”殷福星委員說,在此沿線上有多所河北省重點大學,如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北理工和燕山大學,幾所高校歷史悠久,各具特色,在行業和區域內有著較高的人才培養日水平、科學研究地位和聲譽。然而,由於行政管理相互獨立,地域距離難以深度融合和協同。

殷福星委員建議,以天津為基地,由教育部指導河北省政府主導,在省部共建的框架下,創新性地整合上述四校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發揮天津的地理位置優勢和高教資源充足的城市效應,組建以理工類學科為鮮明特色的新河北大學,跨入一流重點大學的建設系列。學校以天津為主校區,延伸秦唐保廊四個分校,從而促進河北高教資源的協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建議每年為河南專設20-30名長江學者計劃

“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但高水平大學數量按照人均排名全國倒數。此外,河南現有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存在著水平不高、優勢不強等問題,這種狀況亟待改善。”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建議設立長江學者河南專項計劃,支持河南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

張改平說,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河南省下了很大功夫,出臺很多優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集聚的城市相比,河南省高層次人才數量總體上還顯得不足。

“為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彌補河南人才‘短板’,建議每年可為河南專設20名至30名長江學者計劃,為河南高層次人才隊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搭建新平臺,讓河南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張改平建議,這項計劃可以中央財政投入為主、省級財政配套的方式,或以河南省級財政為主,設立專項基金,以高於全國的遴選標準和待遇標準,面向海內外公開遴選。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 “雙一流”大學建設,國家應設西部人才基金

“建設‘雙一流’大學,以及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學,就需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對於西部高校而言,吸引高端人才難度相比東部沿海地區高校更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建議,國家應該設立‘西部人才基金’,專門用於西部高校人才隊伍建設。

李言榮認為,不可否認,人才的流動是必然的。但要真正解決人才之間惡性競爭的問題,可以由國家針對西部高校聯合地方政府成立人才專項聯合基金。除學校給特別薪水待遇之外,再由專項基金為人才補給與東部沿海高校相匹配的差額部分,讓本來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才,不會因為待遇問題而最終選擇東部。

李言榮認為,這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關鍵之一,這與這些年國家自然基金委與西部一些省份和行業成立的聯合基金,來扶持西部的人才和科研水平的作用類似。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能解決中國難題就是“一流大學”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認為,“高校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是有層次的,可以歸納為服務發展、支撐發展、引領發展三個層次。世界一流大學要定位在引領發展上。不能侷限在對社會有用,而是要引領發展,至少要起到支撐作用。”丁烈雲說,比如科技創新應該聚焦在原始創新。這樣,你所做的工作才不是跟跑的工作,而是領跑的工作,這才是一流大學該做的事。

丁烈雲說,現在對大學有各種各樣的排名,採取的評價指標也不盡相同,但是高校不能被這些排名綁架。因為這些排名大多以論文為主要指標,加上一些評價性的主觀指標。而高校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工作和成果,基本上在這些排名系統中是沒有反應的。紮紮實實做好科技與經濟的對接,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培養高素質人才,這甚至比論文更重要。

(部分內容來源:大河網、長城網、封面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