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李達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曾經有兩位偉大的創始人,他們同名同姓,年齡相差15歲,都曾經為解放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共產黨九十七歲生日之際,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從眉縣參加革命的老共產黨員-開國上將李達。

李達生於1905年,原名李德三,今天的陝西省眉縣橫渠鎮橫渠村人,是一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先後輔佐過賀龍、劉伯承等五位元帥,鄧小平曾高度讚譽他:李達是一副活地圖,我軍最好的參謀長。1924年在橫渠當小學教員,因不滿當時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於1926年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1931年12月追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湘贛蘇區反“圍剿”,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1935年11月參加長征。曾參與實施了七亙村、黃崖底、長生口、神頭嶺、響塘鋪等戰役。開國上將李達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兼雲南軍區司令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在十年動亂中,受到錯誤批判,遭到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團迫害,被非法關押4年。1993年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李達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在每一次對敵鬥爭後都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後的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1987年,李達將軍回到闊別55年的家鄉,看望和慰問了家鄉的老紅軍、老戰友以及父老鄉親,臨走時題寫了“公明廉威”四個大字,告誡眉縣領導幹部要以史為正,廉潔奉公,杜絕腐敗現象,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發展經濟,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他常教育子女:農民要以農為本,自力更生,聽黨和政府的話,安心務農。他的大兒子李如龍一直在老家務農,生活條件很艱苦,住的一間房子快要塌了,李如龍寫信給爸爸,想要點錢蓋一間新房,李達回信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要靠我,要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翻修一下還可以照樣住。李如龍上北京看望父親,臨走時父親指著一副新架子車輪胎,意味深長的對他說:把這個帶上,回到家鄉後要積極參加生產隊勞動,好好務農,不要向國家伸手。李達不但對子女這樣教育,同樣對孫子也一視同仁,李未平在新疆服役期間表現突出,組織上準備把他提幹,恰好李達來新疆視察工作,部隊領導如實向李達彙報了情況,李達告訴部隊領導要嚴格要求他,不要看我面子。李未平復原轉業後要求回到家鄉工作,也被李達拒絕了。

2013年在李達將軍誕辰108週年之際,在將軍出生地-眉縣橫渠鎮橫渠村五組復原並建成“李達將軍故居”,裡面陳列著李達將軍生前用過的生活用品、書法作品等,現已成為眉縣“紅色教育基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