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過剩、產能過剩,新能源的腳步是否該放慢些了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頭正盛,各大車企都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自己的造車計劃。許多地區甚至已經開始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市時間,這也充分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但是由於造車的腳步過於急促,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經歷著不小的考驗。

電池過剩、產能過剩,新能源的腳步是否該放慢些了

6月27日,在青海西寧召開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代表百人會發布了《鋰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講述了目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動力電池產能過剩

隨著新能源車輛受到熱捧,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已經產生產能過剩的情況,2017年總體產能已經超過了200GWh,但總體產能利用率卻只有40%。隨著上游鈷價格的增長,很多中小型電池廠商陷入了困局。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專家指出,這種產生過剩的情況預計會持續到2020年以後,未來兩年,還會不斷的有電池企業被淘汰。

市場兩極分化明顯

這種產能不足僅限於低端市場,目前,國內電池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高端優質產能供應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生產經營困難,呈現出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前段時間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做出了調整,低續航里程的補貼取消。也是為了緩解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局面。

電池過剩、產能過剩,新能源的腳步是否該放慢些了

新能源車輛產能過剩

同時,新能源車輛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裝機的整車數量已經達到了81.8萬輛,相較去年上漲了58%,預計2018年整體整車的裝車量一定會超過100萬輛。這遠遠高出了市場需求量。

不管是動力電池還是還是整車,多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有企業面臨出局困境,因此,新能源造車的腳步是否應當考慮適當放慢呢?

X職場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