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三个月,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淞沪战场一个王牌师的悲壮故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最先投入战场的主力部队是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和第三十六师。这三个师的师长都是黄埔军校出身,其中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就打出了名声,获得很高的赞誉。而这一次,他率领的是一支由德国军事顾问训练出来的主力部队。他们来到淞沪战场的任务就是消灭日寇,在日寇援军到达上海时完全控制上海。

浴血三个月,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淞沪战场一个王牌师的悲壮故事

战前,王敬久对第八十七师的官兵说:国家受人凌辱到如此地步,我们军人要承担主要责任。这次民族大决战,正是我辈军人报仇雪耻的时刻,为国家牺牲要从我的身上做起。所以,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第八十七师一直打得非常勇猛。

战役开始时,第八十七师的攻击目标是杨树浦的日寇海军陆战队。但是进攻开始后,第八十七师的官兵打得非常艰苦,不是中国军人不拼命,而是日寇的防守太坚固了。当时日寇自知兵力不足,便躲在工事里不出来,一旦我军靠近他们时就从工事里向外射击。面对如此境况,王敬久将军本来打算用炮火先摧毁日寇的工事,但由于其修得坚固,一发炮弹打上去,只能击落一些水泥碎片。杀敌心切的中国官兵见炮兵攻击效果太差,便顶着日寇的枪弹往上冲。一批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踏着死尸继续往上冲。攻击只能一点点地向前推进,每一步都是用官兵的尸体来铺路,终于攻下了阵地……

浴血三个月,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淞沪战场一个王牌师的悲壮故事

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后,王将军以一个团部署在宝山、吴淞地区,主力防守江湾。当日寇第三师团在黄浦江沿岸登陆时,他主动以一个团协同友邻实施反击。一次次打败了日寇。

10月26日,日寇占领了大场,第八十七师撤到苏州河北岸,继续以北新泾为中心沿河据守,在这里,日寇曾多次强渡,均被英勇的官兵们击退,到了11月,日寇集中火炮和飞机沿河滥施轰炸,弹如雨下,企图掩护步兵强渡。驻守在阵地上的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官兵迅速在北新泾外围占领阵地,阻止日寇深入,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两军相持多日。

浴血三个月,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淞沪战场一个王牌师的悲壮故事

从8月13日中日开战到11月9日撤出上海,第八十七师在淞沪战场上一直打了三个月,整整三个月,官兵们无日不战,由于战损严重,期间部队补充了四次兵力,每次两三千人,一场战役下来,全师伤亡官兵一万六千多人。在整个战役之中,第八十七师不管是团长还是旅长都亲临一线与官兵一起战斗,二六一旅旅长陈颐鼎回忆说,他不仅使用过轻重机枪,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甚至两次向日寇投出手榴弹,旅长亲自上阵,其战况之激烈,可想而知。

浴血三个月,伤亡一万六千多人,淞沪战场一个王牌师的悲壮故事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主力部队,第八十七师坚守三个月,浴血三个月,以巨大的牺牲打破了日寇速战速决的梦想,写下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而这些英雄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