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农村人口十万人为一个区域,聚集在一起盖高楼,是否能创造经济的发展?

缤汇


一般情况下聚集十万人口在一个区域是可以创造经济发展的。

但是位置不能太偏僻..要选择一个四通八达的好位置。

其次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就业空间,要是没有提供就业人也留不住的。

没有就业人们拿什么创造经济?

之前一到个小村庄一共不50户人家,突然有一天某世界500强看中了这里的位置,于是建了工业区在这里,周边的村啊镇啊都像这里聚拢..短短几年时间这里人数就超过了10万人。

世界500强落根于此不光周边的村镇都来这里打工,还有很多小厂也聚集在这里。

慢慢的酒店、饭店、商业街全都出现了,原来那个小村庄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城镇。

当人一多需求必定会增多,需求多了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

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城镇化的原因。


大熊叨叨叨


答案是不能,如果不能很好的安排就业,这样的十万人大社区,十年后只会变成贫民区。

农村与城市,经济上有着巨大的鸿沟。仅以养老金来看,城市最低往往也有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而农村,现在普遍只有一百元左右,这是几十倍的差距。

那么,把农村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其中老弱儿童占了多数,住进高楼,能让他们收入增加吗?

显然不能,只会增加生活成本,毕竟高楼就会有物业费,电梯也需要维护保养。住进高楼后,再想养点牲畜家禽换钱不可能了,再想种点菜自己吃也做不到了。

住进庞大的社区,衣食住行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老年人又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哪里有那么多门卫的工作岗位!难道指望他们用一百元的养老金维持一个月的生活?每天只吃馒头喝凉水?

这个问题很简单,盖起高楼,把农民都送上楼。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当前城镇化的核心目标。

但是,在我看来,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真正的城镇化,是先让城镇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有了完善的基础建设,有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主动进入城市就业,然后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城镇化。

在城市中生活,工作是基础,收入是根本。富人聚集起来可以形成富人区,可以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是本来就没有钱的一群人聚集起来,只会形成贫民区,贫者益贫。

你见过哪个贫民区的经济会很好的发展吗?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

真要把十万农民送上楼,那一定会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也许最多三两年的时间,很多农民会舍弃楼房,哪怕返回已经成为废墟的故居搭建一个帐篷生活,也不会在楼房一直居住下去。


财智成功


我来说我们的乡情况,我们乡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36亩,山地面积72570亩,林地面积39559亩,水面3万余亩,可养水面近万亩,总人口4-5万人。我们的集镇基本上属于全乡中心的位置,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算偏中心。即使这样从集镇到南部最远的村庄需要十多公里到二十公里,到北部最远的村庄也基本上是这个距离。

而且我们所在的江西省人口密度不算太低,所以我们乡是凑不出十万人来的,至少需要两个我们这样的乡。那是什么概念,假设这个十万人的定居点是在这个区域的中心位置,那么如果有的村民的田地在偏远地区,那么他们每天早上吃过早饭至少要开车或者骑车三四十公里去自己家里的田里劳动,三四十公里在农村不宽的路一个小时的行程要吧?假如他中午还得回到定居点吃午饭,这又要一个小时,难道这不耽误时间吗?本来一天你可以干活八小时,路上去三小时,只有五小时劳动,而且你还要一刻也不能耽误。而且耽误的车马费和其他费用不算,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一想法脱离实际。

当然集中安置肯定有很多好处,但是弊端不见得比好处少,我觉得在农业社会里像城镇那样大规模人口定居暂时还无法实现,一到两万人集中安置在有的地方也许可行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城市或集镇是商品交换的一个地方,这在古代,有可能只是一个小驿站发展起来的。雏形如同一个人体的基那么小,但这个基因之种是本来就很大的,那么迟早会发育而成。

我们那边有一个唐家闸,靠近城市,为通水源,挖了河,建了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城市用来埋葬死人的地方。看闸的人姓唐,在那边为方便市民祭祖,开了个小卖店。实业家相中了该地便宜,买下来办纺织人,招女工。机器纺纱,很快一个小店变成了一条大街。解放时,已成城市的工业规划的工业区,将城市产业全部转移至工业区,城市变成了生活商货,文化,旅游,办公的商业中心。生活与上班分开,但路不多,十公里左右。

纺纱厂需要原棉花,号召农民种棉,种棉卖棉,纺纱织布,经水路卖给大厂。各地自发建成了买卖的集转之地小镇。解放时,一镇一个乡,那种分布,均匀得如豆腐块齐整。原料不够,围垦造田,移民种棉,一兴全兴。主业兴旺,三产跟上。

不是空建楼房,而是招商。产业来了,为产业服务的及时跟上。集市没有产业,我们那边解放后七十年,改革开放中建了条新街,却把老街废弃了。哪来的人居住?老街已无人,新街也换人。原先有一中学,中学关闭,三分之一的街面倒闭了。因为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了。没人不可唱空城计。躲得过一时,躲不了一世。


李198588733


能发展经济。但前提是,居住不能让农民掏钱包,还必须有产业支撑,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必须妥善安排,当前,困扰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就业增收,老人养老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诸如:道路交通,绿化,亮化,給排水,教育,医疗,北方还有集中供暖的问题。今年,很多大城市对大学生和专业人才留在城市出台了优惠政策,说明了一个问题,不管哪里,人,首先是起决定性的,人多需求旺,才能带动经济的循环发展吧。




山东齐河人


我作为广西大石山区的农村人说两句。

我很反对这一做法。



盖几座高楼大厦,就想奴隶10万农村人,你想得倒是很好!

农村人本就是穷苦出身,一辈子的积蓄寥寥无几。

我想这高楼大夏您不会是白送的吧?

这10万农村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的,我想您不会免费提供服务吧?



提供10万农村人的就业收入来源是没错,但是10万人区域,建成运作成本也很高。恐怕您消受不起。

对了中国农村人口大概在8亿人以上,安顿好一个人需要的建设成本需要10万,

一个10万人的区域就需要投资100亿,敢问您拿得出手这笔钱吗?

8亿农村人需要的也不多80万亿而已,敢问阁下您能拿得出80万亿吗?

想法很好!但是您有钱吗?


第一大魔王


从古到今,从基层到地域,,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按照你的设想规模,,最起码也是一个全新的县级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聚集起来还是不够的,还要解决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就业条件才行!,譬如,医院,学校,工厂等等!,,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会困难重重,,但是一旦实施方案落地,那就不是农村聚集区了,就是一个全新的中型规模的县级市!,,所以不大可能会实现,,


三哥40126911


农民集中上楼,首先要有就业出路,农民一家一户的居住,是和农业生产方式分不开的。这种农家居住环境,和农民田间作业,养殖牲畜是配套的,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直接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的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