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对上海人误解太大

文/野兽

希特勒有句名言:“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在十几二十年前,对上海市民的批判,是在全国有其巨大市场的,比如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啦,上海人排外啦,等等。历史上一个群体跟另一个群体互相鄙视是常有的事,比如过去农耕的跟渔猎的互相鄙视,农民觉得打猎的太野蛮粗鄙,游牧民族觉得农民井底之蛙,都是无知之徒,两种不同文化其实各有优劣,和争议,一个驯化动物,一个驯化植物,要争个所以然来太难太难了。但你农耕文化,偏要说商业文化不行,那就瞎扯淡了,因为农耕文化跟商业文化是存在代差的,即便是最早的古希腊的商业文化,也要比欧洲中世纪的农业文化要先进很多,所以才有了复兴“古罗马古希腊”的文艺复兴,因为农业文化让欧洲倒退了,必须重新找回几千年前的商业文化祖宗复兴一下。

全国人民对上海人误解太大

上海这种商业文化让往北方的农民兄弟不爽,从民国就有了,老舍笔下就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扛着大米也不是大白菜,影射这些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京派文化当时跟上海的海派文化形成对立,互相挤兑,但民国也是历史了,我们今天看到很多那个年代的录像,孙中山一口广东话,宋庆龄一口吴话,张学良一口东北话,只有爱新觉罗溥仪的“普通话”最为标准,所以我们今天的说的语言,早被统一了,并且这个语言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虽然说从秦始皇开始,就“书同文”,“车同轨”,但是语言历史上一直没法真正统一的,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没法统一的,我可以跟你用一种货币,用一种轮胎,看一种文字,但你要我跟你一种思想,去你妈的。所以上海话,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松江话领衔的各种上海方言,再跟宁波话,苏州话杂交,引入一些英语词汇,形成的“沪语”,是江浙地区最强势的语言,这是人民自我进化,自己的选择而已。至于“崇洋媚外”,我们今天说的现代汉语,比如:“经济”,“社会”,“资本”,“物理”,“化学”,“生物”,“民主”等等,本来又都是从日语中引进的,英语中又有一大部分单词,是从法语引进的,并不是像全国人民想的那样,上海人因“华洋杂居”,“媚外”产生的语言,文化,和思想。上海人只不过是从各地来的移民,比全国其他地区更早地进入现代化文明而已。

全国人民对上海人误解太大

今天普通话开始慢慢想一统天下,令上海话有所衰落,但是上海的文化是不会亡的,因为中国历史上,哪怕陆秀夫抱着皇帝(宋朝被蒙古所灭)跳海了,哪怕太监陪皇帝(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上吊了,汉语也没有消亡,反而令夷狄自己“汉化”了自己,所谓“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征服”,先进的文化永远会征服落后的文化,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必定征服守旧,舔祖宗,挥刀自宫的文化,见多识广的文化必然征服井底之蛙的文化,现代化的文化,必定征服小农经济的文化,所以外地人,来上海,让自己“沪化”,就可以了,不要去谈文化问题,你没有文化,谈个鸟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