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夏日的驕陽照在“習城新村”四個大字上,也照在一張張淌滿汗珠的笑臉上。6月29日上午,濮陽縣習城鄉新落成的“習城新村”鞭炮震天,在黃河灘區住了一輩子的人們搬家了。

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想不到老了還能離開黃河灘,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接過新房的鑰匙,習城鄉丁寨村70歲的秦香掉了淚。

“濮陽縣和臺前縣的5個鄉(鎮)是我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第二批試點,涉及近萬名灘區群眾。”

據濮陽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習城新村”是濮陽縣遷建安置區中的一個,規劃建設20棟住宅樓,目前已有10棟具備入住條件。經過自願報名、認購、選房等一系列流程,習城鄉灘區村的96戶300多名群眾成為首批住戶。

  • “新房比老宅,一個天一個地!”
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丁寨村的丁變妮迫不及待地把衣服被褥搬進了屋。幾天前,記者在丁寨村採訪時到過丁變妮的家。那是一處破舊的磚瓦房,建在四五米高的土臺子上。地基雖高,丁變妮心裡卻不踏實。

  • “過去黃河常發大水,水撞上屋牆,整個土坯房就‘嘩啦’一下被掏空了。”丁變妮說,為防水患,灘區人一輩子不停拉土墊臺、拆房建房,現在的屋底就是原來的屋頂,“越蓋房越窮,外面的姑娘都不願嫁到村裡來。”

新房則是另一番模樣。東摸摸、西瞧瞧,丁變妮樂得合不攏嘴:三室一廳南北通透,實木門板、粉刷牆面結實牢靠;社區服務中心、農機存放中心、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正加緊施工,寬敞的樓間通道已聚起拉家常的“板凳小隊”。

“板凳小隊”中,67歲的王東蘭正跟人聊得起勁。王東蘭是習城鄉徐寨村村民遷建理事會成員,一直在“習城新村”工地上打工。因為目睹了打地基、綁鋼筋到起高樓的全過程,他成了“義務宣傳員”:“遷建理事會一項項監督,建築公司有監理,政府有質監站,這工程咱放心!”

王東蘭在“習城新村”認購的新房過一兩個月才能完工,可他現在就做好了搬家的準備:

  • “每人補貼28400元,按規定時間籤協議、拆老房、‘十聯戶’一塊兒拆各有獎勵,買新房根本不用花錢。俺把家裡的10畝地流轉了,就等著搬進來!”
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習城安置點配套設施——遷建就業園區,共有5家企業入住,可為搬遷群眾提供500餘個就業崗位。圖為:濮陽縣美施寶電器有限公司員工正在安裝電風扇部件。

  • “不種地,俺還能弄啥?”習城鄉連莊村一位村民卻有顧慮。“土地流轉給農業實體,一畝地每年最少800元。”鄉黨委書記劉國乾趕緊作保證,“電器製造園和社區就一路之隔,社區還有保潔員、巡邏員的崗位可以幹,收入不比種地高?”

連莊村村民連洪修拿到鑰匙後,第一時間跟在鄭州打工的媳婦視頻通話:“等咱家種的艾草成規模了,就回來自己當老闆!”今年年初,連洪修從親戚、鄰居手裡流轉了20多畝地種植艾草,預計年收入可達7萬元。

  • “俺是村裡第三個報名搬遷的,希望能通過搬遷實現成立專業合作社的夢想。”連洪修說,“遷建後的舊宅復墾變良田,良田再流轉,艾草不‘嬌氣’、有市場,縣裡還有優惠政策,種植1000畝以上,每畝地補貼700元。只有搬,才有規模化、高效化種植。”

可連洪修也有“小煩惱”。“9年前,家裡拿出10多萬元積蓄建起兩層小樓,所以俺娘捨不得搬走。”連洪修說,“但俺一定會說服她,還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習城鄉灘區村民的新生活,搬出“黃河灘”住進新社區

來源| 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