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村里一把手


1997年冬天,我在村里看到的一把手是一尊神祗,平时不露面,只在每年的特定日子穿上新衣,坐上龙椅,由族群里最有资格的人抬着,巡视全村每一条街巷,并在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驻足,亲切接见户主全家,问寒问暖,临走也没有忘记领走这一家分摊的伺俸钱。几百年来,除文革期间中断过,私下里,一把手具备的精神领袖职能从无衰减。

流坑村世俗层面的一把手当然是村支书。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卸任,但依然保持了村官的模样:卡其布中山装+翻毛军帽,极和善地看着我的镜头,邀我去他家坐坐。他的家其实是一处祠堂过道,他从床头木箱子里翻出一个红皮本子:董火龙同志,根据乐发1996号文件精神,经审定,符合农村老党员条件,特批享受农村三老待遇。每月补贴20元,执行时间:1997年7月。三老依据:1952年10月入党。——乐安县委组织部

流坑村地处江西腹地,有一千多年历史。1996年我第一次去流坑,在村民堂屋里还能看见左宗棠、曾国藩的手迹贴在堂屋板壁上,墨迹和木板已经融为一体。 有兴趣关注流坑村的网友,可参阅我的专著《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后的标本——流坑》200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这样的水井在流坑有好几处,1990年代以前没有污染,水质甘甜。每次去打水,都让我想到这汉字“井”为什么这样写。

流坑村820户,4700多人。从1958年高级社书记起,火龙同志执掌一把手,在位25年。流坑村基本无大乱,邻里和睦,这跟传统有关 —— 全村人都姓董,乡绅文化、宗法制度一直延续到文革,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明万历年间刊印的族谱。

火龙同志穿上道袍,准备打醮做法事。 这位卸任的老村长老支书没念过书,家里也没有田地,从小跟着父亲做道士,做到28岁,入党做农会主席,合作化运动做初级社社长,后来转高级社、人民公社,火龙同志就做大队书记,一直做到1983年,道士这行当不再被禁止了,书记年龄也到了,于是交权卸任,重新做回了道士。 1997年访问火龙同志,他说,现在的干部和他当村长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