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洗乾淨後,切成薄片、蘸點醬油,入口,一個“鮮”字了得!——在騰衝新華,我們遇見一種吃起來比松茸更方便、更鮮嫩,關鍵是價格不高的菌類——雲茸。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雲茸是松茸的一種,經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學家們多年的努力,針對它們做了一系列的馴化、育種、分析等研究工作,再將雲茸(拉丁名:大球蓋菇)放回大自然中自然生長,於是培植出了現在的新品種——雲茸。因為是在雲南研究出來,所以叫雲茸。據說,雲茸種子還上過太空,與宇航員們一起在太空遨遊33天,2016年11月18日安全回到地球。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新華鄉雲茸項目是保山市招商合作局在新華鄉啟動萬畝獼猴桃產業扶貧項目以來,依託獼猴桃產業,積極探索“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精準扶貧”的新興農業產業。新華鄉農科站尹站長說,這個項目見效快、收益高,有效填補騰衝市新華鄉獼猴桃生長收益“空白期”,菌肥還能作為獼猴桃有機肥,實現產業的有機內循環和無縫對接。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說到新華雲茸,尹站長侃侃而談:“雲茸種植技術簡單,只要保證充足的水份和養料就很容易成活,適合在山地和林地下種植。而且產值高,效益快,種植兩個多月就可以出菇,每畝投入6000—8000元,畝產1—2噸,技術成熟了,這個產量還可以提高,零售價15至20元一斤。龍塘村的張定奎一人就種著十多畝,另一村民張安險種雲茸純收入已達一萬多元,還只是牛刀小試……雲茸供不應求,新華鄉準備擴大種植面積,並培育雲茸種植示範基地,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增加脫貧致富的法子。”

我們來到新華鄉龍井山獼猴桃種植基地,在獼猴桃的行間壟上發現了稻草掩蓋下的雲茸,白的柄,棕的頂,幾乎不費力,捏住菌柄輕輕一提就摘下來了。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雲茸最好的味道就是生吃,生吃才對得起這原汁原味的奇異山珍,用眼耳口鼻感受山野入口即化的一刻。剛離土幾小時,洗淨切片蘸上醬汁入口,感覺一片松針林飄然出現在眼前,嘴裡是清冽的植物香又帶著濃郁的奶香,山珍海味裡面的山珍講的就是它吧!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這種菌子,當地人有一套說法,生吃菌子要在撿菌子的地方吃,就像意大利西西里人一樣,在原產地拖泥帶露地生吃菌子。這就難怪,那些坐在餐桌邊吃等食的,永遠無法享受口福。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只有剛離開泥土幾個小時之類的雲茸才具備生吃的條件,其餘的,大部分新華人喜歡用雲茸煲湯,煲雞、煲鴨、煲排骨……幾小時文火慢燉,雲茸本身的精華全都是融入湯汁中,喝下一口,感覺大自然的生機一下子湧進身體裡,人就活過來了,從都市的鋼筋水泥下活過來。

這種野生菌蘸點醬油生吃 怎一個“鮮”字了得!

雲茸還可以涮火鍋、爆炒、燉蛋、涼拌、油浸,還有云茸肥牛卷,還可以火山石上炭燒,你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次味蕾盛宴,還有來自生活的饋贈,美味在口,有種吸收了人間煙火的紮實感,像新華這片土地給人的感覺——舒服。

文:段秋雲

圖:段其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