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马云说:未来30年,孩子不学艺术,将会找不到工作

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玩、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的时代。

1、30年后,孩子找不到工作?

不学艺术,将来就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马云这么说靠谱吗?

马云在演讲中的这段话不是耸人听闻,未来20年,首先,至少技术上,人工智能将能实现在很多方面接替人类的工作。

麦肯锡做过一份有关职业的数据报告,他对全球800多份职业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约有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的技术实现自动化。

最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是重复性可预测的工作。无论什么岗位,只要能让人工智能摸到规律,你的工作就悬了。

去年7月,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来了。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营业员,手机扫码支付就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带走。

在无人超市真正开业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商店里没有一个营业员,照样可以开店营业。

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正如马云所说的:前二十年我们把人变成机器;未来20年,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

如果说前200年是知识,科技的时代,那么未来100年,会是智慧,体验,服务的时代。未来的竞争,是人和机器的竞争,和体验的竞争

2、在人类身上,不可取代的是什么?

当人工智能发展势不可挡,我们的工作岗位真得都要被机器取代了吗?

李开复说: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独艺术和娱乐不可被替代

有人归纳了三大类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

第一类,是工作环境难以预测的工作。比如水管工、电工等。因为每家的水管道堵法都是不一样的,机器很难代替他们去完成。

第二类,是需要和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工作

。比如护士、育儿嫂、心理治疗师等。这些职业需要情感上的互动,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机器没办法取代。

第三类,是需要想象力的工作。比如设计、绘画等。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意,讲究逻辑的机器是没有办法捕捉到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能有一天也会发明出能替代水管工的机器;也可能发明出能与人沟通的机器人。但只有人类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是永远没有办法被取代的

在《异形:契约》里,仿生人们几乎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外形,却唯独没有拥有人类的创造力。

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上图是一心想要拥有创造力的仿生人大卫教另一个仿生人沃尔特吹笛子。

艺术家米尔顿·格拉泽曾说过自己16岁时给母亲画像的一个经历:

“一天晚上,我打算给母亲画一幅肖像,我坐在她面前,拿出画纸和素描笔。我突然意识到:关于我母亲的模样,我毫无概念。我头脑中母亲的形象还是我一两岁时记忆的样子,此后丝毫未曾改变,我正在给一个已不存在的女人画像。”

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米尔顿·格拉泽为母亲画像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心智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注视,却从未真正用眼睛看到过。因为谁也没有办法爬进我们的脑袋,看一看我们在想什么

所以,在未来,具体的程序化工作都可以交由机器去做。而我们需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设计创新上不断做出好的创意。

3、艺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机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现如今一大半的工作,如果不重视艺术方面的教育,孩子未来一定将无事可做。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经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什么知识最有用?”

毕业1-5年的毕业生最多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最多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最多回答的是“人际关系”;而毕业超过16年以上的毕业生则提出:

“艺术最有用!”

这项人们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总结十分耐人寻味,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属于“无实际功用”的艺术教育,长期来看反而是最有用的呢?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不学艺术,等着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1)提高孩子的感知力

只有感知力高,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美的事物。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2)提升孩子心理调适能力

艺术可以让人在内心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当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可以借助艺术来达成情绪的转化。比如在焦虑的时候,去画一幅画,可以帮助孩子静下心来对事情有一个思考。

(3)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体验,逐渐形成初浅的平衡、空间、架构等意识,并会根据这些来形成和谐的性格,了解艺术的过程,也是了解人类情感的过程。

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一定伴随着对人类情感行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培养孩子创造力

孩子学艺术,不仅是培养他的一门技能,也是给了孩子一个渠道,让他可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自己。一支舞蹈,既可以跳得欢快,也可以跳得哀伤;一幅画,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全凭孩子自己发挥出创作。

所以,请鼓励孩子学习一门他自己喜欢的艺术,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荣誉。只是让他通过艺术的手段和自己的内心相连接,从而获取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

关注黄铅笔少儿美术,获取更多创意手工儿童绘画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