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讓你知道了境外購藥,「問藥師」告訴你該注意什麼

冀連梅注:隨著影片「我不是藥神」的熱映,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可以從境外購買抗癌新藥。這在給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帶來生的希望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和隱患。

那麼,對於“跟時間賽跑”的普通癌症病人而言,境外購買抗癌藥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我特意邀請問藥師平臺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腫瘤專科臨床藥師夏錚錚給大家分享一些臨床經驗。

夏錚錚藥師不僅專業強,而且心地善良,分享一封諮詢者發給我轉發的感謝信,你能感受到夏藥師的醫者仁心。

「藥神」讓你知道了境外購藥,「問藥師」告訴你該注意什麼

「藥神」讓你知道了境外購藥,「問藥師」告訴你該注意什麼

「藥神」讓你知道了境外購藥,「問藥師」告訴你該注意什麼

以下為夏錚錚藥師分享的內容。

第一、不是所有的代購都是俠義之士!不是所有的印度藥都是真藥!

像影片中張長林一樣賣假藥的藥販子現實中不少,不要輕易相信他人代購,一定要提高警惕。另外,印度政府對藥品的監管並不嚴格,從印度買到假藥的機會也很大。

網上搜索一下就能知道,曾經印度第一的藥廠Ranbaxy就是因為在美國賣質量不合格的藥品被美國處以創紀錄的5億美元罰金而消亡的。

所以,能在國內買到的藥,儘量首選國內。不得已要境外購藥時,買藥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調研。

第二、 理性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使用境外抗癌新藥

現在抗癌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同病異治、個體化給藥才更有利於病人得到有效治療和恢復。如果看到跟自己得一樣的病的病友使用靶向藥物控制得挺好,自己就買來用可不一定合適。

以境外購藥的主打藥品——靶向藥物為例,千萬不要通過與病友對比病情和治療方案,決定購買哪種靶向藥物,因為一般病人做不到專業醫生那樣科學嚴謹地全面診斷腫瘤,為腫瘤分期分型和充分評估病人個體因素。

同一個癌症裡面其實包含了很多類型,打個比方,就像同是蘿蔔,還分白蘿蔔、紅蘿蔔、青蘿蔔、水蘿蔔,更不要說什麼櫻桃蘿蔔、心裡美……。有些癌症,需要首先找到它的驅動基因,才能選用針對該基因的靶向藥物。

有些腫瘤如果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驅動基因或者驅動基因狀態不明確,這時進行靶向治療不僅可能無效,還可能影響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浪費了寶貴的治療時機不說,經濟上也會蒙受損失。

以肺癌為例,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驅動基因對應的靶向藥物;而克唑替尼則是另一類常見肺癌的驅動基因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對應的靶向藥物。所以,我們還是要先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突變的情況才能選對正確的靶向治療藥物。

總之,一定不要自行決定使用哪種抗癌藥物,尤其不能夠盲目聽信媒體報道或直接參照病友治療方案、或經由醫藥公司銷售人員推薦自作主張購買抗癌新藥。

第三、境外購藥前的幾點藥師提醒

  • 申請入組正規臨床試驗是一條獲得藥物的好途徑

有些抗癌新藥,正在國內招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經過評估符合入組條件的病人,有機會免費獲得該藥物。這可以使病人的治療經濟負擔大幅下降。

  • 充分利用慈善贈藥政策,獲得藥費減免優惠

有些價格昂貴的抗癌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申請慈善贈藥,後續全部/部分藥物由慈善機構聯合藥廠免費提供,而且只有在國內正規醫院治療購買的療程才能夠計入其中。如果病人是境外購藥,則無法享受到這個優惠政策。

  • 境外採購不要囤藥

我知道有的病人購藥途徑不暢通,為了避免繁瑣的購藥手續和中間環節,傾向於一次性買多個療程藥物。這樣做存在諸多隱患:

其一、通常來講,靶向藥物服用一定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現象,必須換用同類型的新一代的靶向藥物或其它類型靶向藥物繼續治療才有效;

其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治療的深入,腫瘤監測指標變化了、病情進展了、不良反應冒出來了,就不一定適合繼續服用同種藥物。如果到那個時候,病人手裡有過多的剩餘的藥物,處理起來就相當不便了。

第四、使用自購抗癌新藥的注意事項

遵醫囑購得的抗癌藥物,必須在具備資質的正規醫院的腫瘤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以下幾種情況尤其需要避免:自己看說明書使用、不定期回醫院監測和隨訪、發生不良反應不報告醫生、隨意更改治療方案、因價格昂貴自行減少劑量或療程。

使用過程中一旦監測到病情進展/耐藥之後,應及時更換藥物,避免貽誤病情和浪費金錢。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因靶向藥物不良反應涉及面眾多,以下主要介紹化療藥的監測要點):

一般情況下,在接受化療期間(包括最後一次化療結束的一月內)需要監測:

  • 血常規

通常在接受化療後第7-14天,中性粒細胞出現最低谷,隨後逐漸恢復,一般直到化療後第21天左右恢復至接近正常。

因此,建議接受化療後的第7天,第14天,下次化療前3天內,各複查一次血常規,觀察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的變化情況。到下一次化療前,應該至少恢復到以下水平(有些化療方案要求更嚴格):

中性粒細胞計數(縮寫NEUT)小於1.5×109/L

血小板計數(縮寫PLT)小於80×109/L

血紅蛋白(縮寫HGB)小於80g/L

化療間期建議每天自己測體溫。高於38攝氏度時,要及時就診。對於化療後粒細胞缺乏的病人,發熱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徵象,如果沒有給予及時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感染相關死亡率高。

  • 重大器官功能變化

每個療程化療前,要複查一次肝腎功能。有的方案含有心臟毒性的藥物,如蒽環類藥物和/或曲妥珠單抗、還應複查心臟左室射血分數。

  • 化療後反應的自我報告

複診時,要儘可能地向醫生告知上一次化療的不適反應,如發熱、腹瀉、口腔破潰、噁心嘔吐、心慌胸悶、腹脹胃部不適、手足麻木、手足皮膚紅痛感等,以便醫生評估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時調整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