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2002年她凭借一篇600字的短文掀起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推倒了股市神话蓝田股份,由此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尔后,她独具慧眼率先发现乐视问题,成为饱受赞誉的“打假斗士”。

如今,她深陷“宝万之争”,作为万科独董却竭力“讨伐”宝能,引起史无前例的争议。在此次旋涡中,正义的天平该摆向何方?她是否还是昔日那个“中国经济环境的清洁师”?

她,就是刘姝威,“中国股市最危险的女人”。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一战成名

刘姝威,1980年3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4年10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在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国际金融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86年12月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的刘姝威担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2001年起,银广厦、麦科特、红光等虚假会计报表案件相继曝光,一批股民和投资者损失惨重。当时刘姝威筹备撰写《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在分析个例时,她偶然看到蓝田股份在网上公布的财务报告,发现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输血的空壳。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刘姝威当即写了一篇仅有600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随后,该文刊登在了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

当时的蓝田堪称农业企业的神话。其凭借农业部背景这个行政杠杆,最终撬开资本市场的大门。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号称“中国农业第一股”。1996-2000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猛增到18.4亿元,在中国股市上叱咤风云。

在蓝田如日中天的时候,刘姝威这篇600字短文就像扎在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沫上的一根银针。一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

然而,这位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姝威,曾为此遭到诉讼和人身威胁。

刘姝威借助媒体的力量, 与蓝田背水一战。她公布了长达 2万多字的 《蓝田之谜》,详尽剖析蓝田股份,彻底戳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

最终,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接受调查;法院驳回对刘姝威的起诉;蓝田股份最终退市。

将蓝田股份推下神坛的刘姝威从此一举成名,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CCTV形容她为“在童话里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众人皆醉我独醒”

蓝田事件归于沉寂后,镁光灯下的刘姝威重新回到熟悉的课堂,继续教书、做研究的生活。许多学生评价她严肃有个性,对学生很不错。

渐渐地,大众也似乎淡忘了这位教授。但始终关注商业世界的她,在2015年,因两篇关于乐视网的文章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彼时,乐视网发展势头正劲,2015年头31个交易日中,乐视网出现7个涨停,累计上涨近200%,成为当年国内A股市场最耀眼的股票。

刘姝威却从贾跃亭的减持方案中嗅出了异样。2015年6月,她发表《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的文章,质疑贾跃亭3天减持套现约25亿元并无息借给乐视网,认为乐视的“烧钱”模式难以维持,指出这是公司持续经营状况出现问题的预兆,将对投资者造成很大风险。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不料,该文一出,刘姝威在网络上遭到一边倒的攻击,指责她看不懂新经济模式,刘姝威认为自己遭到了乐视水军的攻击,再度发表了一篇《乐视网分析报告》,对乐视财务结构进行分析,甚至把乐视和华为的董事会和高管结构进行对比。

可是,大多市场人士却认为这一份报告内容平平,杀伤力不够,而媒体对此更是冷嘲热讽,认为刘姝威已经不复昔日“蓝田”勇,是“偶像的黄昏”。乐视更公开回应称“刘教授对乐视网的创新和努力视而不见,用传统古老落后的研究方法来对互联网企业进行分析和估值,已经远远落后时代,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刘姝威再次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况,但随着乐视帝国的逐步崩塌,后知后觉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刘姝威才是正义的那方,她才是“神预言”。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独董不“独”

时间回到2015年,刘姝威在与乐视掐架的同时,宝能在默默举牌进入万科。12月,宝能系累计持股万科A股23.52%,成功拿下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之位。

王石认为宝能信用不够、能力不足,且这种短债长投的方式风险巨大,相比之下,华润作为大股东,能在万科股权结构的稳定、业务管理还是国际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在北京万科的内部会议上,王石高调宣称“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宝万之争”正式开打。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刘姝威也卷进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她质疑宝能收购万科资金来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刘姝威:钜盛华一年内负债增20倍 宝能举牌合规性存疑》、《刘姝威:宝能举牌万科 监管不清晰将酿成大祸》等文章,力挺万科管理层。

2017年6月份,万科董事会换届,65岁的刘姝威当选万科独立董事。据AI财经社报道,刘姝威对于万科充分肯定,表示十几年来万科的报告是要求学生必读的范文,但紧接着,她难掩对宝能系的反感:“‘万宝事件’具有示范作用。我们注意到,在宝能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它马上把目标对准了格力; 如果我们对宝能的行为不制止的话, 损害的不止是万科一家公司的利益,而是全体上市公司的利益,这是我们大家都绝不允许的!”

2018年1月,刘姝威致信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通过9个资管计划合计持有万科10.34%股权,其中7个资管计划已于2017年末到期,加之上述资管计划中钜盛华均动用了两倍杠杆,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因而请求监管部门命令钜盛华将已经到期的7个资管计划(持股比例6.9%)立即清盘,不得续期。

宝能系的回应是签署了补充协议延长了资管计划清算期,相关行为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刘姝威则继续公开发文,连发五问质疑宝能系发出的《澄清公告》。

这封公开信让万科市值蒸发约244亿元,但万科高层却对刘姝威十分宽容,甚至还在股东大会上批准了董事监事加薪方案,将包括刘姝威在内的四位独董的年薪将从原来的税前30万提高到60万元。

这回,刘姝威发文《宝能的“颜色革命”》,直接给宝能扣上了“颜色革命”的大帽子,还牵扯进华润集团的一众高层。外界猜测本次刘姝威的文章或许与钜盛华转让股份有关。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4月3日,万科A发布公告,其股东钜盛华将会转让其持有的9个资管计划,钜盛华是宝能持有万科股份的重要平台,虽然得到获利,不过此次转让意味着宝能已不得不淡出万科。

纵观宝能入股万科仅两年,宝能的持股市值高达900亿,其中即将清盘的钜盛华持股市值300多亿,大摩财经分析认为,宝能要拿走的是400-500亿的利润,刘姝威出面“控诉”宝能,核心诉求已说的不能再明白:宝能应该脱裤子走人,把万科的股份和获利全部留下,否则就要请监管部门“严惩”。

刘姝威这次所发的“大字报”,不仅因被违规被删除了,还引发了众多网友及业内人士的讨论,反对声音不绝于耳。

刘姝威作为万科的独董,但倾向性明显,俨然成为了万科管理层的代言人。这更是引发了深思:独董的职责是什么? 独董履责的方式是什么? 边界在哪里?

揭秘万科独董刘姝威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刘姝威文章有些意气用事;当代独董制度的核心是在于“独立性”,必须确保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否则,独立董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刘姝威教授一边拿着万科的高额独董年薪,一边建议严惩宝能,谈何独立性。

刘姝威再次遭到了口诛笔伐,但前两次的博弈已为她赢下了“打假斗士”的美名,那在这次“宝万之争”中,刘姝威会再下一城吗?她还会是昔日那个“中国经济环境的清洁师”吗?正义的天平将摆向何方?

本文综合自AI财经、财经女记者部落、大摩财经、中国经营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