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降临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在哪?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300亿美元。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达到56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5%。

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很热,因此它成为投资界的热门领域。国际研究机构统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有152亿美元的资金投向AI领域,比上一年增加140%。去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资金达到582亿,单笔融资规模超过1.6亿,比2016年增长77%。与此同时,北京市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的白皮书,截止今年5月8日,人工智能企业在中国大概有4040家,其中30%获得投资,其他70%基本没有得到投资人的青睐。他强调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创投领域,可以说是机遇和泡沫并存。

赋予人工智能以良知

因此,戴自更建议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当肩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赋予人工智能以良知。

他说道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对公众而言是巨大的黑箱,解决这个问题的准则只有一条——透明,个人所有数据的使用与使用应当透明化运行,其中包括不限于明确告知并征得数据所有人的同意

“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技术的创新,中国必然完成从商业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转型。”戴自更强调。同时,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先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中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尽管中国处于第一梯队,但中国人工智能制造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根据腾讯研究院报告指出,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在大数据算法、芯片及相关核心产业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相比较而言,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取得的主要是商业模式、应用模式和场景方面的领先。因为中国抓住了互联网爆发的契机,依靠着中国14亿人口红利。

7月11日上午,由新京报、北京文投集团、深圳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AI降临——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在深圳举行,围绕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峰会探讨了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峰会现场举行了寻找中国创客项目库(深圳)揭牌仪式。这是寻找中国创客继北京、乌镇之后的第三大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从媒体报道、创业辅导、综合服务、股权投资的全链条创业服务。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由寻找中国创客品牌升级后的山水创投和深圳市龙岗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建共享项目库,双方在项目库及入库项目的宣传路演、资源共享、资源对接、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将共同组建一支人工智能基金,为项目库内的企业提供全链条创投服务。

7月12日,将有近30个优质项目参与寻找中国创客2018年度前沿科技专场路演,30多位一线投资机构合伙人将现场点评。

人工智能的瓶颈

本次峰会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发表了题为“智能革命:从劳动力解放到心脑解放”的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针对“中国芯”问题提出了看法,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以“良知、透明、创新——人工智能的人文思考”为题演讲,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提出了“关于AI创投的冷思考”。

在阎焱看来,AI的发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大数据,二是算法,三是芯片,而芯片对中国而言更重要。这对我们更重要,他认为现在真正具有人工智能的芯片非常少。

从数据的角度来说,他认为99%以上的数据是没用的。大量的数据杂乱无序,因此中国一定要做数据开发,没有提炼,拿出来的数据是没用的,所以要经过大量数据开发。

从算法层面来说,他认为中国需要用不同算法,让数据变得有序,让数据把想要的东西发掘出来。

最后,他认为归根到底,中国要将算法、数据处理变成芯片,如果我们没有做芯片的办法,没有自己的芯片,算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很慢的。

最近的中兴事件让举国上下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阎焱认为我们在芯片技术上落后于人。“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发展芯片,芯片中间有芯片加固,这是少数几家企业在做,因为它需要大量投资。做芯片设计的公司多如牛毛,有些真的厉害,有些不那么厉害,有些纯粹滥竽充数。真正能跑出来的芯片设计公司并不多,最后能生产出好的智能芯片的公司更少。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很大的瓶颈在于智能芯片生产能力很弱。最高端的得到台湾、韩国(去进),尤其在CPU上。中国人每天都在产生数据,我们天然就有大数据。能否把大数据变成有用的数据,当中需要有用的处理。”他说道。

最后,他指出,中国要赶上国际AI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创意。但是创意需要在自由的思考和信息的充分交流。“如果我们在国家中,在环境中,连Facebook、谷歌都用不了,我们如何跟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流。如果所有人要统一思想,中学全是知识教育,没有艺术,如何让下一代人比我们更有创意。”他认为在AI时代,需要有创意的人,今天的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1到N的创意,缺乏的是0到1的创新,在0到1之间我们最需要自由思考的氛围,需要跟国际最新前沿交流的机会。

他呼吁希望大家进行思考,每个人都在说AI,当我们进入大数据年代,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数据,有多少会对未来产生真正的技术改变,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产生改变。其技术、制度的瓶颈在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有清楚和理性思考。

“有一件事在我心里是蛮重要的——艺术类教育。我做了4年校长,走了77个中学,发现一半以上的中学没有艺术教育,我的中小学在浙江,那时候非常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现在很多高考和中考没有艺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说道。

他认为在50年人类发展智能设备后、人工智能时代后,至少40-50%的人会做艺术方面的工作。艺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人的想象力都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