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冰要修筑都江堰?

爱生活的橘子酱


李冰,秦国大臣,在任蜀郡守时,为了治理岷江洪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名垂千古。关于李冰何时入蜀任郡守,历来有秦昭襄王时和秦孝文王时两种说法,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应在秦昭襄王时期,有公元前273年与公元前256年之说。近年来有学者则根据出土的简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其应在秦孝文王时入蜀,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50年之间。但是直到目前,仍无一种公认的观点。

岷江,发源于四川西北部,在宜宾入长江,全长711公里。江水从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地流,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汹涌的江水流到成都平原的灌县一带,海拔降到700米以下,流速突然减慢。于是,水中夹带的泥沙随之沉积下来,淤塞河床。每当夏秋之间,雨季来临,江水暴涨,水溢两岸,淹没大批良田、房屋使这里变成一片泽国,造成了空前的水患。但雨季过后,这里又严重缺水,形成旱灾。因此,治理岷江水患就成为这一地区人民迫切的需求和秦国治蜀之关键。

李冰任蜀郡守后,决心治理水患,他与儿子二郎沿江上溯,实地考察了水情及沿途的地理情况,从而为治理水患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水情后,李冰带领当地人民开始了治理水患的斗争。他决定开凿玉垒山,把岷江分为两股一部分水引向东岸,另一部分水沿着岷江右河道流入长江。这样,既可分流减灾,又能引水灌田。一举两得,变水害为水利。塞这一水利工程的最大障碍便是如何凿开玉垒山。此山为坚硬的石山,在这一时期虽然已有铁器的使用,但是毕竟尚未普及,所以工程进度十分缓慢。一位石匠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岩石上凿出一条槽线,然后在槽线和一些天然的石缝里填满干草,再堆上树枝点火燃烧,再在烧热的岩石上泼洒冷水,从而使岩石松动,凿石工程也就容易多了。李冰推广了这个办法,工程速度大大加快。经过艰苦的劳动,巨石嶙峋的玉垒山终于被劈开,凿开的山口有20多米宽。人们把开凿的山口称“宝瓶口”,并把开凿后与玉垒山分离的山堆叫“离堆”。接着李冰又在距玉垒山较远的江心筑起一道分水堰,迫使岷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流入“宝瓶口”。这道分水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一层层投放到江中堆积而成,由于其堰头远看好似大鱼嘴,所以叫“分水鱼嘴”,又称“都江嘴”。鱼嘴后面的洲滩护堤人称“金字堤”或“金刚堤”,而东边的称“内金刚堤”,西边的称“外金刚堤”。从此以后,岷江流到灌县后便一分为二。东边的一股完全进入宝瓶口,称为“内江”,通过宝瓶口后又分为走马河、泊条河、蒲阳河三条支流,供灌溉系统用水;西边一股称“外江”,沿岷江故道流入长江。为了防止水患,李冰还修了一道长200米的“飞沙堰”,全部用竹笼装卵石堆成,坐落在“宝瓶口”对面。因为堰顶比堤岸低,内江水少时,可以保证内江的水量不流失,内江水大时,多余的水可自动漫过“飞沙堰”流到外江,保证内江不受水患之灾。

为了防止都江堰附近的河床被泥沙淤高,李冰在外江和内江每年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并且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治水方针。又在三处分别安置了三座石人雕像,标明“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的水平高度,作为保证灌溉和安全防洪的尺度。

用现代水利工程原理来看都江堰工程,飞沙堰具有滚水坝的作用,宝瓶口具有节制闸的功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采用中流作堰、分水灌溉的办法。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规划、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具有最先进的水平。

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完工后,当时每年可灌溉田地200万亩至300万亩,使得成都平原真正成为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同时又可避免水害对生产和生活的破坏。而今,这一古老的工程继续焕发着青春,灌溉区范围由原来的12个县市扩大到27个县市,灌溉面积则扩大到1000万亩左右。

古代的四川人民没有忘记为他们做了好事的秦国水利专家,他们尊李冰为“川祖”,在都江堰建造了一座“二王庙”,里面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供后人参观、瞻仰,盛赞李的历史功绩。在都江堰离堆北端,另建一座“伏龙观”,它是纪念李冰父子的另一处建筑。相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经制服过岷江孽龙,并将其锁在离堆之下的伏龙潭中。故后人建祠祭祀,至北宋初年改名为“伏龙观”。

在伏龙观内陈列有李冰石像,关于此像来历是:1974年,都江堰例行岁修,于内江、外江分流堤埂上出土石人二座。大石人胸前题刻“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臂肘部,左刻“建宁元年闰月朔廿五日都水掾”,右刻“尹龙长陈台造三石人镇水万世焉”。小石人体上无文字。另一石人未见出土。建宁元年是东汉灵帝的年号,即公元168年。这就说明由于李冰在治理水患和兴修水利工程方面的突出贡献,至迟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他十分崇拜了,这座李冰石像的雕刻就是明证。


苦茶庵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判断,我认为有两条比合理的原因:一是秦王下令强迫李冰就范;二是李冰不忍心看到蜀地的人民在水灾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原因之一:秦王下令强迫李冰就范

蜀地的传说中,李冰是古蜀国开明王朝的臣子。在公元前316年,秦国灭亡了蜀国后,李冰归隐家乡章山。蜀地在战火中变为一片焦土,蜀守张若准备重修成都城,无奈无人懂得治水。成都城几次修建,又几次被水冲毁。有人向张若推荐了开明故吏李冰。但李冰心怀开明王朝,拒绝出山。于是秦王直接下令,强迫李冰就范。

中国的史书很多,奇怪的是,对都江堰史书记载很少。虽说秦始皇曾灭六国之书,但秦史却在保护之列。现今所有秦国正史当中,可多次看到郑国渠、长城,却很少见到都江堰的有关记载。李冰和他的伟大工程只是零星见于少数地方史志当中。

由此推测,李冰可能真不是秦人。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的治水功绩没有被秦国正史所记载。这样一来,蜀地的传说就比较合情合理,李冰出山治水的起因,是秦王强迫李冰就范的。

原因之二:李冰不忍心看到蜀地的人民在水灾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秦王下令强迫就范。李冰无奈来到成都,看到蜀地的人民在水灾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实在是不忍心,于是担起了治水重任。李冰组织官吏和百姓一道历经磨难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秦王因其治水有功,任命其为蜀国郡守。

相传李冰晚年,退隐到故乡章山。后又以年迈之躯治理连年泛滥成灾的洛水。终因劳累过度,在洛水河畔溘然长逝。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洛水旁修建了一座李冰神祠,年年祭祀。自东汉开始,李冰又被尊为“川主”,各地设“川主祠”,年年香火不绝。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国”四川。时空悠远,李冰的身后故事已随历史的云烟悄然淡去,但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却如一座丰碑巍然屹立在西蜀大地。


筑梦水云间


李冰修筑都江堰为的是治水。


治水,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大事,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

李冰本身就是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家,公元前256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那时的蜀郡,还不是现在的天府之国,而是个旱涝之地,人们长期与洪水和干旱做斗争。


李冰上任后,便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难题。李冰先亲自对周边的地形做了考察了解,发现岷江流域地形复杂,加上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江水在特定的时间很容易就泛滥成灾。在西面闹洪灾的时候,东面就会因为缺水而发生旱灾。

弄清楚蜀郡的水情和地势后,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制定了“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案,在岷江上修筑一座防洪、灌溉、航运兼备的水利工程。这就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大大减轻,加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从此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它的功效,成为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


印象成都-Nancy


李冰,都江堰,中国先人治水成功的最有力证据!中国人利用自然条件,中国人利用生产生活经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生生的例子!这时候,中华之外,还是一片洪荒!这还需要科普吗?如果需要,说历史的都该,洗洗睡了!


HUIxinliu


我曾游览过都江堰。到二王庙参覌过。二王庙是专门为李冰父子建造的。里面详细介绍了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現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現介绍如下:

秦昭王时期,李冰被派去蜀郡做太守。他到成都,看到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但是人烟稀少。经查,水患造成。岷江讯期,大水无情的将农田淹没。百姓只得背井离乡,逃荒外地。

李冰体恤民意,决定修建水利工程,为百姓造福。

李冰父子,从岷头源头开始,实地沿江向下考查,发现有座山叫《玉垒山》,挡住岷江进入长江。于是在该处,江中修建了一个《分水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主流。另一分流叫内江,把玉垒山打通个口子,叫《宝瓶口》,这一分流,为方圆农田灌溉。

从而解决了水患。为百姓造福。


汇燕1


李冰修筑都江堰,实际上隐藏着秦国的一个战略目的,而且随后都江堰确实为这个战略目标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造福于民,功在千秋。

“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战国最强的国家,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当时秦国的大臣们认识到了巴蜀之地特殊的战略地位,但是那时的成都平原还不是天府之国,常年遭受旱涝灾害,为了解决旱涝灾害问题,秦国决定任命李冰为蜀国郡守,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解决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地解决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不仅为秦国一统天下提供了经济基础,而且造福当地百姓,功在千秋。

综上所述,李冰之所以要修建都江堰是为了解决巴蜀之地的旱涝灾害,为秦国一统天下提供经济基础。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大概可能是为了修仙吧,古蜀中人莫不有大能者!都江堰位于洞天福地之山脚,依靠青城山赵公山两山,两山都是道教福地,集天地之灵气,吸日精月华。

修建都江堰在当时作为福报,很大程度上造福一方。

哈哈之前开个玩笑。

一是,在古时候以农业耕种为主,国之根本就是粮食,良好的灌溉系统能够为国家粮食带来丰收,减少水患。人力更可以掌控自然。

二,修建的不是水渠是一种精神,需要一个英雄,国家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个英雄。李冰的背后是举国之力的支持。都江堰也是一个祭祀场地,每年有放水大典,来纪念李冰

嗯大概就是这样。哈哈


孤独美食剧


因为他是蜀郡太守,又精通水利,再加上成都平原富沃千里,适合他大展拳脚。天时地利人和占齐了,所以便给世人留下这宝贵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