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盤托出」揭示旅行途中的點滴智慧

大禾諮詢會定期推出【“禾”盤托出】系列文章,重點針對企業戰略、商業模式、運營管理及相關熱點概念做專家解讀和分析,大禾諮詢誠意全盤托出,為幫忙您理解這個紛繁世界添上些許智慧!

「“禾”盤托出」揭示旅行途中的點滴智慧

【思考點】

  • 從一次旅行中可以發現什麼樣的經濟學道理?
  • 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如何選擇正確的理論框架來解釋我們遇到的經濟現象?
  • 經濟學,究竟是不是科學?

【“禾”盤托出專家顧問的分享】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經濟學漫想》是一本三年前出版的“經濟學散文集”,作者彭縈是一位獨立撰稿人、創業者,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密歇根大學。為什麼稱本書為“經濟學散文集”,因為其行文方式優美流暢類似散文,然後字裡行間是在傳遞一些常見卻又常常被遺忘的經濟學思想和原理。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經濟是人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因為它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由於媒體的傳播,把眾多的現象納入大眾的普遍認知當中。然而,在我看來,經濟學,不管你是否願意稱它為科學,至少它是一門像物理、化學那樣嚴肅的學科。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這門學科開始伴隨著全球經濟大發展而茁壯成長,從微觀到宏觀,從重商主義到古典經濟學派,到凱恩斯主義,到貨幣學派,再到新古典主義,優秀的經濟學家們為我們搭建起關於這門學科的眾多理論框架(TheoreticalFramework),使我們更透徹地理解人類的經濟學現象。

在上面那麼多的“學派”、“主義”背後,是我們每日都生活其中的經濟現實,我們和陌生人之間的交易,通過價格產生連接,在每一筆市場化的交易中,雙方的效用得以實現,獲得他們期望通過交易換取的價值,而無數個或大或小的交易,組成一個經濟體的全貌。

如同其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一樣,價值和價格作為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在本書描述的許多場景中出現。同時,作者也列舉了她在這次旅行中遇見的其他或微觀或宏觀的經濟學現象,對其進行思考,運用經濟學框架,通過有趣的方式進行思考和闡釋。從整體上看,本書可以作為初步瞭解經濟學概念的作品。同時,它也在提醒我們,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每一個經濟現象,甚至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能通過使用經濟學這門有用的工具,得到更深入、系統、全面的理解。一方面,透過經濟學,我們更能好地理解現象,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對於在企業家,或是為企業服務的人而言,經濟學的重要性尤為明顯,因為,你的生意,你的工作,與你身處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它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你的想象。

一、價值與價格:該如何才對等?

場景一:一位遊客為在香格里拉新城購買的一個墜子花費五十元,而她回去後發現這個墜子和曾經在北京夜攤上購買的一模一樣,只是當時只付出了十元。相同的兩個墜子,為何價格之間相差四倍?

這個場景揭示了價格與價值的關係,一個被絕大部分人所誤解的問題,香格里拉的墜子更貴不能簡單地歸因於是“被坑了”。

當價格高於一些人的預期的時候,人們時常說,這個價格不符合它應有的價值。可問題是,“價值”這個概念帶有主觀性,既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被證偽,又如何能說什麼時候價格是在價值之上,什麼時候又是在價值之下呢?

實際上,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遊客在香格里拉買的和在北京夜攤上買的墜子不是同質的商品。墜子不像是從不同的兩個地方挖出來的同樣黑乎乎的煤礦,也不是不同地區生長的同樣堅硬的紅木。初級產品之間的差異性是非常小的。但是消費品之間的差異性可以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服務的區別被拉得很大。其實真正的同質商品是很稀少的,商品的差異化是普遍存在的。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兩個墜子,它們在不同的地方出售,也許在質量、設計和服務上有一些差別。而賣家也會盡可能改變自己的商品,使它變得更加獨特而不可替代,吸引更多買家。

二、定價:對公共物品進行收費是否可行?

場景二:在相隔不遠的梅里雪山和雨崩神瀑兩個景區,作者發現,遊覽梅里雪山不需要購買門票,而雨崩神瀑卻是要買門票的。為什麼梅里雪山的美是免費的,雨崩神瀑的美卻是有價的?

按競爭性和排他性這兩個特徵的有無,可以把所有物品分成四類,如下圖:

自然壟斷物品(如:收費公路) 私人物品(如:旅行包)

公共物品(如:自然美景) 自然資源(如:瀘沽湖裡的魚)

自然風景是供人們免費欣賞的公共物品,就像是梅里雪山。我們能站在它的對面欣賞它的美而不需要像觀賞植物園或去遊樂園那樣交費。而我在這裡暗自感嘆它的美的同時,別人也同樣能為它所震撼。公共物品有兩個特性,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競爭性。

公共物品往往具有免費得特點,但並不一定不能收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燈塔。原本公共物品在消費中有非排他性的特點,它一旦生產出來就無法排斥那些不為此付費的人進行消費。正因為如此,它也被定義為“一旦被生產出來,生產者就無法決定誰來得到”的物品。燈塔也是公共物品,無論誰建造了燈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利用,也無法定價和收費,所以私人不願意建燈塔。但是,燈塔的指引對過往的漁船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就必須由政府出面建造燈塔。但經濟學家科斯卻發現,早期英國的燈塔是由私人建造並經營的,他們根據船的大小、所經過燈塔的數量,成功地對私人船主收費,並從中獲利。因為英國的三個負責興建及維護燈塔的行政部門的支出是由所有船主集體支付的。行政部門把所有關於燈塔經費賬目的運用都交給議會負責,而向船主徵收使用燈塔的費用則交由駐在港口的海關進行,收集到的款項就交給燈塔基金新建和維護燈塔。燈塔基金委託私人興建燈塔,私人擔心他們沒法從船主那收取到費用,便向皇室要求取得了向那些享受燈塔服務的船隻收費的專利權。

那些由私人擁有的燈塔開始在海港設立收費處,按船隻噸位大小來收取服務費。更重要的是,他們找到駐港口的海關來代勞向船主收取燈塔服務費。如此一來,任何船隻都不可能成為漏網之魚。所以,公共物品不是不可以收費,在某些特別情況下,公共物品能向自然壟斷物品和私人物品轉變。

雨崩神瀑本是公共物品,對它們的美的欣賞本來是無法收費的,但如果得到政府許可之後,在唯一一條通往景點的那條公路上設置收費的關卡,那麼人們不為美景付錢,就無法觀賞它。這時候,在特殊的地形條件下,雨崩神瀑的美景也擁有了排他性,成為自然壟斷型物品。而梅里雪山海拔高,周邊地勢相對比較平坦,能夠從多個地方多角度地去觀賞,所以就沒法對觀賞它的美進行收費了。不過,觀賞梅里雪山其實也並不是完全免費的。從中甸到德欽的路費,在飛來寺下榻的食宿費,這些都是為了觀賞它的美而付出的代價。這其實是另一種收費的方法。當地政府即使不收取門票費用,也可以從客棧酒吧的利潤中徵得稅收。

三、價格歧視:可行的不公平?

場景三:在旅途中,作者偶遇警察為客棧安裝公安信息系統。同樣的系統不同地區軟件價格不同。麗江安裝公安信息系統的價格是五千,昆明是四千,而湖南卻只要一千多。市場情況差不多的昆明、麗江和湖南安裝費用為何相去甚遠?

雖然我們說自由經濟市場是公平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能發現“不公平”的現象。在生活中,無論是“精裝”、“優惠”、“會員卡”、“返券”、“團購”、“補助”,還是“不公平”、“不正當競爭”、“欺瞞”等等,脫下馬甲後,都是同一個真身,那就是價格歧視。同樣的商品,同樣的服務,相差不大的成本,以不同的價格向不同的顧客出售,就叫做價格歧視。價格歧視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不同的顧客群體實行價格歧視,又稱為銷售對象歧視,比如發放會員卡。還有一種是根據顧客購買商品的數量而進行價格歧視,又稱為銷售數量價格歧視,比如麵包店的“多買更優惠”。

並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能實行價格歧視,它需要有影響甚至是決定價格的能力。為什麼要實行價格歧視呢?任何賣方都是為追求利潤而存在的。因為不同地區對軟件安裝的價格敏感度是不同的。軟件公司在提高待售軟件的價格前,如果能瞭解到不同地區客戶的最高支付意願,並且知道他們各自對價格的反應靈敏度,就可以對不同地區的客戶開出不同的價格。所以,實行價格歧視最重要的條件是,它需要將客戶的有關信息都掌握在手中,而且得到信息的成本不能太高。軟件公司在不同地區都能獲得更多利潤的方法是,對價格彈性較大客棧定比較低的價格,而對價格反應不太敏銳的客棧定較高的價格。

商家就像是偵探,蒐集著消費者對商品的期望和對價格變化的靈敏度的信息。有時候,顧客自己會在其對商品和服務的特別需求中把信息主動暴露出來。所以,商家會提供一些特別的服務而把那些願意付高價或者低價的客戶群誘引出來。重要的是,這些服務本身並不會增加多少成本,它們僅僅為商家甄別不同客戶群提供了一條線索。

通過上面關於價格的三個例子,最後我想用經濟學究竟是否是科學這個巨大的爭議來作為結束語。認為經濟學不是科學的觀點的重要依據,是這門學科並沒有給所有問題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正如上面的例子揭示的一樣。然而,這並不代表經濟學並非科學。

“科學是人創造的事業,但他比人類本身更美好”,更美好的原因,是科學的客觀性,它就是它自己,不在任何人的管轄之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縱使有諸多爭論,認為經濟學不像自然科學那些客觀,然而,經濟學這門學科卻是被放入人類社會這個巨大的實驗場,不管多麼嚴謹的理論都要面臨現實的驗證,也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然而,正如作者所說,“經濟學是人的科學。人,這個無比精緻和複雜的造物,是不可能由那些簡單的模型公式原理來完全解構的。”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複雜,這門學科正通過新假說、新框架煥發出新的活力。

【“禾”盤托出專家顧問的解讀】

(1)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人是理性的,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天生就面臨很多思維上的侷限性,在許多時候,我們在做決策是往往並非“理性”。因此經濟學面臨很多的挑戰,然而,從根本上看,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對於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學好它,雖然未必可以直達成功,但至少能避免許多錯誤的決策。

(2)隨著人類設計出許多複雜的機制,一方面信息變得越來越不對稱,另一方面諮詢氾濫還致使提取有價值信息的難度越來越高。不妨回到問題的起點,運用經濟學系統的方法論理解問題,是解決好問題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