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扛起AI大旗

百度扛起AI大旗

文 | 阑夕

外媒甚至注意到,这场会议有很多分论坛的主题都是高度学术性的,包括全英文写成的幻灯片,「这在中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科技公司吸引着大量来自美国的科研人才回流。」

所以李彦宏才要亲自宣布L4级自动驾驶巴士的量产消息,在互联网行业盛行的「PPT造车」之外,任何足以真实测量的进步,都是必须浓重书写的。

百度扛起AI大旗

它首先是「平等便捷获取信息」的口号外延,互联网已经相对完成了桥接信息的使命,科技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能力特权,所以新的阶段性任务,就轮替到了前沿技术的普及这里,而AI正是赋权的标志之一。

美国软件技术专家艾德·伯内特的说过一句幽默的实话:「现在天上有三十一颗卫星在地球上空环绕,不为别的,就为了告诉你便利店怎么走。」

李开复曾在《纽约时报》撰文,表示AU将为开发和采用其技术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同时亦会造成并不逊色于工业革命的代价——比如职业岗位的消失、经济结构的变化等等——而彼时不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数国家,则会与美国、中国等人工智能技术成熟的国家进行磋商谈判,进而成为持有人工智能技术国家的经济依附体,强者恒强,处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良性循环中的国家,将进一步拉大与体系外国家的贫富差距。

大风已起,天道酬勤。

其实AI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是学术界的热门议程,甚至有着「三起三落」的历史轨迹,它是一个方向极其明确、但就是受制于技术瓶颈的产品,在很多委曲求全的场景里,AI被视为是自动化的延续,拯救了很多教授的饭碗问题。

直到运算能力及规则突破曾经认为框定的天花板——我们拥有的设备性能越来越强、调度它们的资本越来越厚、且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也破解了单纯堆砌数据的线性觉醒制度——于是一切都变得海阔天空起来。

纺织女工并不会为了伟大的工业革命而发出喝彩,她们的担忧和焦灼更为切实:我所能够提供的价值,即将变得一文不值,而这会直接影响生存。

在从前的设定里,一个人之所以无法被机器替代,大多不是因为机器缺乏替代能力,而是机器比较昂贵,这是一个成本取舍的结果。在那些机器成本终于低过人力的行业,岗位如同韭菜那样被一截一截的残暴割走。

就像AlphaGo决定退役,并将棋谱献给人类,这看起来是相当具有风度和知明分寸的做法,即使马云在另一端幽幽的说着「让人工智能下棋致使乐趣全无」这种酸话,也说不上能够破坏这边Happy Ending的气氛。

工业革命从来都是对于效率的刺激,更高的效率会带来更为充盈和廉价的商品,最终造福于整个社会,并且构建「不必用勺子挖运河」的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