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扛起AI大旗

百度扛起AI大旗

文 | 闌夕

外媒甚至注意到,這場會議有很多分論壇的主題都是高度學術性的,包括全英文寫成的幻燈片,「這在中國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科技公司吸引著大量來自美國的科研人才迴流。」

所以李彥宏才要親自宣佈L4級自動駕駛巴士的量產消息,在互聯網行業盛行的「PPT造車」之外,任何足以真實測量的進步,都是必須濃重書寫的。

百度扛起AI大旗

它首先是「平等便捷獲取信息」的口號外延,互聯網已經相對完成了橋接信息的使命,科技不再是少數人享有的能力特權,所以新的階段性任務,就輪替到了前沿技術的普及這裡,而AI正是賦權的標誌之一。

美國軟件技術專家艾德·伯內特的說過一句幽默的實話:「現在天上有三十一顆衛星在地球上空環繞,不為別的,就為了告訴你便利店怎麼走。」

李開復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AU將為開發和採用其技術的公司帶來鉅額利潤,同時亦會造成並不遜色於工業革命的代價——比如職業崗位的消失、經濟結構的變化等等——而彼時不具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多數國家,則會與美國、中國等人工智能技術成熟的國家進行磋商談判,進而成為持有人工智能技術國家的經濟依附體,強者恆強,處於人工智能帶來的良性循環中的國家,將進一步拉大與體系外國家的貧富差距。

大風已起,天道酬勤。

其實AI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是學術界的熱門議程,甚至有著「三起三落」的歷史軌跡,它是一個方向極其明確、但就是受制於技術瓶頸的產品,在很多委曲求全的場景裡,AI被視為是自動化的延續,拯救了很多教授的飯碗問題。

直到運算能力及規則突破曾經認為框定的天花板——我們擁有的設備性能越來越強、調度它們的資本越來越厚、且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也破解了單純堆砌數據的線性覺醒制度——於是一切都變得海闊天空起來。

紡織女工並不會為了偉大的工業革命而發出喝彩,她們的擔憂和焦灼更為切實:我所能夠提供的價值,即將變得一文不值,而這會直接影響生存。

在從前的設定裡,一個人之所以無法被機器替代,大多不是因為機器缺乏替代能力,而是機器比較昂貴,這是一個成本取捨的結果。在那些機器成本終於低過人力的行業,崗位如同韭菜那樣被一截一截的殘暴割走。

就像AlphaGo決定退役,並將棋譜獻給人類,這看起來是相當具有風度和知明分寸的做法,即使馬雲在另一端幽幽的說著「讓人工智能下棋致使樂趣全無」這種酸話,也說不上能夠破壞這邊Happy Ending的氣氛。

工業革命從來都是對於效率的刺激,更高的效率會帶來更為充盈和廉價的商品,最終造福於整個社會,並且構建「不必用勺子挖運河」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