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此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也在部分地区开展,成果丰富。

浏阳市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经过几年探索,浏阳创造性地推出了“建设权证”这一土地利用新办法。

所谓的“建设权证”制度,就是经政府批准,企业可以直接和村集体合作,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工业、旅游等项目。同时,根据占补平衡的原则,必须要通过复垦宅基地、或复垦闲置的工业用地的方式进行补偿。“建设权证”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湖南浏阳永安镇西湖潭村,有一块350多亩的闲置土地,大部分是荒山和缓坡,以前由于土地性质不能搞开发,村集体想盘活土地,却没有好办法,只好以低价流转给花木老板种些花草。

老村支书栗阳成:

在我们这个山地,没有收入,就是搞点柴火烧,放着荒了就荒了,所以能增加点就增加点(收入)。

俗话说,靠山吃山。但是每亩45元一年的租金收入实属微薄。西湖潭村有860多户,3500多人,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种点口粮田,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或者经营家具小作坊。改变这一状况的,是2017年浏阳市大胆尝试的一项改革。

浏阳市国土局交易中心主任李刚:

“不管你是耕地也好、林地也好,一搞建设就要指标,那荒山呢?荒山也要指标。这个试点放到浏阳之后,我们就开始探索了。建设权证这个提法,是我们首创,全国都是首创。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2017年浏阳的“建设权证”试水。浏阳星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通过土地入市、农民入股,永安镇西湖潭村354.38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挂牌出让,星辰公司依法依规摘牌,村级合作社代表西湖潭村村民以摘牌价入股星辰公司,占公司股权的10%。双方签订项目合作合同,计划在这350多亩闲置土地上建设一个一流水平的现代家具产业集中区。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施工现场

浏阳市国土局交易中心主任李刚:

调整入市、作价入股、产业升级、建设权证,这都是我们这个土地改革新的元素。

永安家具集中区项目改革要素丰富,已经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调整入市。跟以前的就不一样了。以前是你用哪块地我就批哪块地。比如在西湖潭村要用块地,那就要用西湖潭村的指标来批西湖潭村的地,指标在当地是不能动的。调整指标入市,就是把其他地方,退出的、闲置的(用地)指标调整到西湖潭村来入市。比如环保企业退出、宅基地复垦,零零碎碎的,退出来之后 它就不是建设用地了,那它的指标到哪儿去了呢?都调整到这儿来了,这个项目一共354亩。

他进一步解释:建设权证,就是创新性地解决土地指标的问题,按照这一办法,每将一亩土地复垦为耕地,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就能获得一亩地的“建设权证指标”。而企业,可以从指标池中购买指标,从而获得建设权证。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施工现场

李刚:

从我们一个平台公司,我们有指标池,就是说所有的指标零零碎碎的汇集起来,都放到一个指标池,然后再由一个平台管理。你有这个建设权证,就有权建设。

在永安家具产业集中区这个项目中,项目主体公司就是通过买下当地几个村组织通过复垦获得的“建设权证指标”,从而得到了西湖潭村这354亩闲置土地的建设权。

如今,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动工,预计今年内2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厂房就能拔地而起,能容纳100多家家具企业,改变当地家具小作坊散、乱、差的局面。

永安星辰家居产业园总经理 郑军:

通过土地入市这种模式,企业的前期资金压力减小了很多,永安高新区国有出让土地去摘牌拿地是29万一亩,三百多亩地就要一个亿的资金,但我们通过这种模式,少量的手续费就可以拿到土地使用权,前期费用不到十万一亩,后期通过项目的运营,获取更多的回报逐年分红给老百姓。

通过集体土地入市,当地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且还成了股东,能持续享受到项目回报。

西湖潭村村支书胡桂林:

当时是45块钱一亩给老百姓,土地流转。现在老百姓可以入股,一年按评估价格,1年相当于(租了)125年块,这笔账我已经算过了。没有政策的支持根本搞不成这个事,利用集体土地入市,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老百姓很支持,已经尝到了目前、今后土地的甜头。

建设权证的创新方法,不仅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土地潜力和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截至目前,浏阳市共完成了 22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积 722.4亩,成交价达 8047.3万元,使得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获得土地增值收益3500多万元。浏阳市国土局交易中心主任李刚认为,土地改革的红利将持续释放。

焦点|湖南浏阳:“建设权证”让村民收益翻了倍

施工现场

李刚:应该是一种趋势,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向,因为他这个是符合就是说农民的需求,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实际上是几方都受了益,国家收益,集体收益,农民也受益。这个收入、分红,这个是真金白银的。他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没有想过什么农民以土地入股当老板的,没有想过。但是我们把这个试点的相关政策跟他们解释了以后,他们就想到,为什么一定卖给你?我觉得我们可以合伙啊。从原来的一次性转让,到现在的每年获得固定的分红,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