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渔者说》:要理性的批判,不要鄙俗的“网骂”


《观渔者说》:要理性的批判,不要鄙俗的“网骂”

骂人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网络时代尤其如此,有提出来讨论一番的必要。

骂人的历史可能和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古老。我推测,人类语言发展初期,骂人可能更多的是负面情绪的率性表达,同时在缺乏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骂人对坏人坏事有震慑作用和抵制效果,对人类社会形成时期的道德初建有正面作用。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骂人还是一种政治表态,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由此骂人的流行也就难以避免了。

以本人拙见,只要人类存在,骂人现象就不会绝迹。因为生活中存在太多的该骂之人和该骂之事,劝说无济于事,提醒置之不理,法律无能为力,公权难以介入,对丑恶现象的道德谴责,只能靠批评和批判了,而骂人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最痛快的批判武器,个别时候它的效果立竿见影,骂人大行其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人主张对该骂之人和该骂之事应该旗帜鲜明的骂,理直气壮地骂,如对贪官污吏、卖国求荣、祸国殃民、作奸犯科之流,泼皮无赖、奸佞小人、投机取巧、巧取豪夺、沽名钓誉、寡廉鲜耻之辈,不骂不足以震慑其嚣张气焰,不骂不足以有效阻止效仿者。但是对其痛骂不应该像泼妇骂街一样脏话连篇,而应该以一种旗帜鲜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坏人坏事和丑恶现象进行义正辞严的鞭挞和批判、斥责和批评,促其收敛恶行,改恶从善。反观当前社会和网络,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已经见怪不怪,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甚至将恶人坏人视为能人效仿之。该骂的没人骂不愿骂,不该骂的瞎骂乱骂成为常见现象。违法者自有法律伺候,失德者则需要全社会旗帜鲜明的给予批判和抵制,才能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但骂人毕竟是一种语言暴力,正常情况下还是少骂为好。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形是,好人会经常挨骂,也会经常骂人。人作为高级动物仍然行进在继续进化的漫漫长路上,距离高度理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一辈子不骂人的人肯定没有。孔老夫子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绝对算得上中国第一毒骂,其“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骂词让一半以上的人躺着中枪。毛泽东的“不须放屁”曾经入诗,大概也是千古绝唱。影视作品中蒋介石的经典骂词“娘希匹”,让国人领略了被鲁迅戏称为“国骂”的另一种版本。圣人领袖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法律也对骂人无可奈何,因为骂人有怒骂,有笑骂,有指桑骂槐,还有不带脏字却把人骂的狗血喷头的,讽刺挖苦嘲笑调侃也很难与骂人作严格区分,骂人的后果也难以界定,所以法律也就很少去理会骂人的事了。

一辈子不被人骂的人也肯定没有。圣人是人类楷模也避免不了挨骂,孔老夫子在近现代多次被骂是中国思想界的又一奇观。二十世纪初革命党人高喊打到孔家店,七十年代还把批孔与批林连在一起进行。这并不奇怪,要革命必先清除思想障碍,孔圣人在作了一千多年至圣先师后被批判就是必然的了。待激情退去需要重建道德秩序时,才发现圣人是骂不倒的。

名人被骂在网络上成了家常便饭。名人曝光率高,人们对他们的道德期望也高,再加上有些名人言行不检点,经常有五毒俱全作奸犯科之人见诸网络和报端,其自毁形象的做派被骂也就不奇怪了。作为公众人物理应遵法守德,谨言慎行,一言一行做公众表率,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要做好随时挨骂的准备,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还是早点退出江湖吧。

互联网是舆论多元的集中呈现之地,也成了一些骂词的集中之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骂人的效果实在有限。一部中国通史对明君贤相、忠臣义士的褒奖,和对暴君佞臣、强盗汉奸的褒贬泾渭分明,意在使前者名扬千古,让后者遗臭万年,但骂了上千年,坏人依然作恶,伪君子从未绝迹,一些社会渣滓压根就不读书,他才不管身后名声的香臭好坏。抗日战争中追随汪精卫投降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就有20多人,成建制投降的国军有数十万,伪军人数甚至超过了侵华日军就是明证。所以想通过骂人来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期望值实在有点太高,只有依照严历的法纪手段让作恶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让失德者声誉扫地颜面尽失,才能有效遏制恶行。

笔者认为,如能把骂人变成有质量的理性批评应该不难做到。面对错误言行可以疾言厉色,不可动辄骂街;发泄不良情绪不能殃及无辜;公开场合不能出言不逊;批评不良现象不能急不择言。以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批评用语有很大选择空间。网络属公共场所,有理说理,有事说事,脏话连篇是自贬身价,更是对其他上网者的不尊重。言论自由不等于骂人自由,上网或跟帖时即使做不到完全不骂人,但也应遵守起码的底线:祖宗长辈不能骂,这是家庭伦理的起码要求;老师恩人不能骂,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质;国家民族开国领袖英雄烈士不能骂,这是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政治伦理。

新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变成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作为一个年长新网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和网络上经常看到的是清风朗月,是温馨和谐,是无处不在的正能量,也能看到在丑恶现象出现时的金刚怒目,义正辞严。这是形成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国国民心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