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铭记,施以关怀:为什么要策划推出《寻找最美退伍兵》?

如今,这些宣传和评选活动已经过去了3年,但我相信,它激起的涟漪还在荡漾扩散……这次活动不仅向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传达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在社会上营造了“当兵几年,荣耀一生”的拥军氛围,同时也向社会充分展示,在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进程中,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支坚定力量。


给予铭记,施以关怀:为什么要策划推出《寻找最美退伍兵》?

第一期《寻找最美退伍兵》节目播出画面

近些年来,退役军人的维权事件,在社会上形成一次次的舆情事件,让人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而我认为,如果对他们的关注再早一些,关心再多一点,即便因为政策的原因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诉求,但那些问题和矛盾也不至于如此突出。

同样还穿着军装时,我就意识到,我们社会上,一代又一代的退役军人曾经胸怀满腔热血和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响应国家号召,远离家乡,在异乡的军营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从军营解甲归来,他们依然不忘军魂,拼搏进取,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6年前,当我来到毗邻北京的这个县级市人武部任职,我发现,在这个县级兵员大市,每年有近300人参军入伍,至今还有1200多名子弟奉献在全国各地军营,历年回乡创业的复转军人有上万人。

我不由想,当初他们响应人武部的动员穿上了军装,如今退役归来,人武部就该义不容辞的当好他们的“娘家”。那么,他们退役回乡多年,生活过得还好吗?在自主就业和创业的道路上,一切都还顺利吗,有过哪些成绩和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基于这种认识,刚到人武部不久,我就萌发了在全市范围内评选表彰一次优秀复转军人、优秀现役军人和优秀军属的打算。我当时设想,每个群体评选10个人,因此统称“国防建设三‘十佳’”。为此,我安排姜显义副部长加班加点,再经我反复修改,拿出了关于评选表彰国防建设三“十佳”的方案,上报市委和政府主要领导。

当时,这个方案虽然得到了党政领导的批准,但电视台要收取的赞助费一直没有着落,再加上初来乍到,势单力薄,在人武部内部也得不到支持,因此直到姜副部长转业离开,这个活动也一直未能启动。但我一直没有死心,第二年,我与一直想在爱国拥军方面做点事的明城集团张志国董事长相识后,说出了埋在心中已久的想法,他非常支持,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赞助。

于是,我赶紧调整了当初的三“十佳”方案,打算先从评选表彰优秀退伍兵入手,其它两项评选,以后再视条件逐步推出。当时负责电视台工作的市委宣传部刘群辉副部长听到我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给我们以2万元赞助费的“优惠价”,要求电视台和报纸开设了《寻找最美退伍兵》新闻宣传专栏,专门报道退伍兵们解甲归来保持军人本色、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

应该说,这是在全国地方媒体第一次专门为报道退伍兵开设的新闻专栏。刘部长从广播电视台和报社人员中,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报道组。正式方案敲定时,距当年的八一建军节仅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如何找到自主创业退伍兵是当务之急。

我让人武部赶紧下发通知,要求15个乡镇和办事处的武装部搜集上报本辖区自主创业的退伍军人线索,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也面向社会发出了广泛征集新闻线索的公告。在新闻线索还没有上报上来的情况下,记者们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很快掌握了几位自主创业退伍兵的线索,退伍兵李行、杨建民、毛伟斌、李永利、李俊等人,被列入第一批采访的名单。

为了确保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大多数报道我都要跟着采访,每一篇报道我都要亲自拟定标题和对稿件修改把关。我还专门为专栏“片花”设计了这么一句话:“我无悔,我曾经是个兵;我无愧,我永不失军人本色!”

7月28日晚上,当地的电视节目里第一次打出“寻找最美退伍兵”的专栏图标,第1期报道《李行:搏击在人生第二战场》隆重推出,紧接着,第2期《杨建民:战场归来不褪色》录制成功,按时播出。

给予铭记,施以关怀:为什么要策划推出《寻找最美退伍兵》?

在当年12月举办的退伍兵欢迎大会上,部分“最美退伍兵”登台亮相

这次报道活动也获得了当地一位网络媒体人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他就是《涿州在线》网站负责人邓美景。当时,邓美景还是华北铝厂的一名普通职工,这些年来,他着眼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自费开办了涿州在线网站,依托互联网积极传递涿州社会正能量。为了支持这次报道活动,他在网站专门为人武部开设了“涿州国防”板块,发布每期的《寻找最美退伍兵》报道,使退伍兵的事迹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好的二次传播,扩大了影响面。

一时间,最美退伍兵的事迹在这座古城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许多群众反映,退伍兵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的精神值得弘扬,他们身上体现的军人风骨令人钦佩。李行是2011年国家取消义务兵安置政策后入伍的第一批兵,在青海格尔木某部服役两年,他克服了内地到高原的种种不适,与战友一次次穿行在青藏线上,圆满完成了运输保障任务,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回乡后,他到跆拳道馆担任了一名助理教练,靠在部队练就的过硬素质赢得了同事和学员的好评。

退伍兵韩光伟曾经是享誉全军的新闻骨干,退伍后,他把在部队获得的荣誉全部归零,选择了自主创业,短短一年时间,竟然办起了一个农场和两家公司。这位从村里走出的农家娃,对军旅充满了感恩:“如果没有军营这片沃土,我现在可能就是抱着孩子,胡子拉碴的地道农民,是部队培养了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感恩让他懂得回馈,他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地方闯出一条路来,再吸纳更多优秀的战友前来就业。

石晓峰,是这次活动采访中最年长的一位退伍兵,也是最乐观的一个。60多岁的他45年前入伍,在山西某基地服役5年,3次荣获嘉奖。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为了保护战友腰部不慎被撞伤,鉴定为三等甲级残废。退伍回乡后,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找政府要待遇,自主创业谋生路,如今在大街上开三轮,尽管日子过得不宽裕,但他一直怀着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这些报道,让人们走近了这些退伍兵,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像九零后的退伍兵李行、屈晗,十七八岁的年龄,当别人还在父母庇护下时,他们却选择了军营远离家乡,虽然军旅时光只有短短两年,但他们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历练下,走向自立和成熟,变得更有意志和坚强。即便脱下戎装,他们也奋勇搏击在人生第二战场,以创业激情书写火热青春。当被报道的退伍兵欢欣谈起当年军旅的辉煌成绩时,观众们与他们一起欢笑,当他们诉说坎坷经历时,观众们与他们一起落泪。

随着每一期节目的播出,《寻找最美退伍兵》栏目越来越家喻户晓,不仅退伍兵和军属们爱看,许多群众也爱看,电视收视率和网上点击率也与日俱增,有人还千方百计托人到报社要报纸,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打电话提供新闻线索。

给予铭记,施以关怀:为什么要策划推出《寻找最美退伍兵》?

作为参加过老山前线作战的退伍兵,杨建民经历过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退伍20多年来,他把在部队获得的荣誉压在箱底,即便是后来从单位下岗时,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回乡搞起了高品质种羊养殖。他感谢媒体能够给予退伍兵关注,他说:“专栏片花里‘我无悔,曾经是一个兵,我无愧,永不失军人本色’,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退伍兵的心。年轻时,我们曾经怀揣报国梦想,把宝贵青春献给军营,时隔多年的今天,我们还能获得媒体的关注,说明家乡政府和社会没有忘记我们。”

最后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在热心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位叫印丽的女退伍兵。她是30名退伍兵里唯一的一名女兵,也是学历最高的一名退伍兵。当年,她在大学里报名参军,退役后,她本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位美丽、乐观、向上的80后退伍女兵说,她的梦想永远在路上。她的故事播出后,更多的人向她表达了关注和支持,让她继续自主创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这次报道活动,也为退伍兵们经营的事业带去了一定的广告效益。李俊是中医按摩理疗师,观众收看了《李俊:巧手推出致富路》的报道后,一周内,前去按摩理疗的人数就增加了30余人。开“张亮麻辣烫”的八零后退伍兵王伯被报道后,小店每天的顾客一下激增了80%。

石晓峰所在的槐林村乡亲听说网络评选后,非常敬佩村里这位身残志坚的退役军人,不会上网的老人也叮嘱孙辈帮忙上网投票,在乡亲们的支持下,石晓峰最终获得14834票,在投票榜上名列第三。“最美”退伍兵的评选,不管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都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更多的人。

给予铭记,施以关怀:为什么要策划推出《寻找最美退伍兵》?

部分媒体和网络报道

在第二年的征兵宣传中,我们以《军旅锤炼,精彩人生》为题,把这次宣传活动推出的30位退伍兵的事迹全部制成挂图,挂在大街上,许多青年受到他们的激励,主动选择参军报国,到军营里接受淬炼。

这次采访报道活动犹如吹响了集结号,重新把退伍兵们召集到了军旗下,激发了他们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激情。第9期报道的退伍兵张腾,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父亲是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红色血脉的传承一直影响着张腾的信仰。退伍回来后,在家族企业里打拼的同时,他不忘帮助那些工作还没有着落的战友。尤其是自从国家取消义务兵安置政策后,他一直在思考民营企业在帮助退伍兵自主就业和创业上如何承担更多的责任。2014年,他和父亲一道在企业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帮战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义务为退伍兵就业创业提供免费服务。

其他退伍兵也结合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和帮助战友的行动中,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开办中医按摩诊所的李俊,打出了优先招聘退伍兵和对军人军属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的公告;曾在云南服役3年的潘东子,退伍归来一直怀有深深的云南情结,开了一家叫“我在丽江等你”的饭店,在生意火爆的情形下,他推出了“支持国防5条承诺”,对军属和退伍兵打折优惠,带头发起了争创“爱军门店”活动;一些经营养殖种植的“最美退伍兵”,在抓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乡亲一同致富。

2015年7月,这次《寻找最美退伍兵》活动总结表彰会上,我们又推出了长达8个月的《寻找最美军属》新闻宣传活动,再一次把关注点聚焦到在军人身后默默奉献的军属身上……

如今,这些宣传和评选活动已经过去了3年,但我相信,它激起的涟漪还在荡漾扩散……这些活动不仅向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传达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在社会上营造了“当兵几年,荣耀一生”的尊崇军人氛围,同时也向社会充分展示,在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进程中,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支坚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