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以旅遊打通脫貧「主動脈」

青海新聞網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在脫貧攻堅中,依託茶卡鹽湖景區“井噴”發展態勢和旅遊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依託旅遊扶貧產業園實體企業,建立集旅遊扶貧、特色產業扶貧和電商扶貧為一體的綜合性扶貧產業示範園,為全縣貧困人口和農牧民群眾持續增收發揮了良好效應。

扶貧產業園入股分紅,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採取“一園多區”的佈局方式,建設集旅遊扶貧、特色產業扶貧和電商扶貧為一體的綜合性茶卡扶貧產業示範園。將投入產業園的扶貧資金進行折股量化,每年按不低於10%的資產收益向貧困戶分紅。引導扶貧產業園經營主體充分發揮企業經營管理優勢,通過“社企聯姻”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公司+產業園+合作社+基地+牧戶”的產業化發展新路子。扶貧產業園自建成運營以來,實現資產收益資金240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成為全省第一個當年建成、當年分紅、使貧困戶第一時間受益的扶貧產業示範園。

興辦家庭賓館,農牧民群眾收入持續增長。針對茶卡鹽湖旅遊高峰期酒店賓館遊客爆滿的狀況,通過政府引導和企業幫扶,幫助農牧民群眾利用自家庭院開設家庭賓館和農家樂,鼓勵農牧民完善服務設施,確保家庭賓館和農家樂有序經營。自去年以來,茶卡地區家庭賓館和農家樂共接待遊客8.7萬人次,實現收入約1098萬元,戶均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4戶6名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2萬元以上。

設立旅遊景區攤位,激發貧困戶創業熱情。引導和督促旅遊經營管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貧困人口和周邊農牧民分享旅遊業蓬勃發展帶來的發展紅利。縣財政投入資金10萬元,購買10頂可移動式商鋪設置在景區內,免費提供給貧困戶從事鹽敷袋、鹽雕等特色旅遊商品的銷售經營活動,年均增收5萬元以上。

實現旅遊產品線上銷售,保障農牧民穩定增收。旅遊扶貧產業園經營主體與京東集團、中糧“我買網”簽訂合作協議,將烏蘭藜麥、枸杞、茶卡羊等特色農畜產品和鹽敷袋、農家手工製品等特色旅遊產品通過電商開展網絡銷售,進一步拓寬了農副產品銷售渠道,也為旅遊扶貧產業示範園實現品牌推廣、開拓市場和拓寬銷售渠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