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拽旧时光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写下这首令男人汗颜诗作的是一位弱女子,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国君孟昶的贵妃费氏,人称花蕊夫人。
面对国破家亡,丈夫孟昶让十四万将士卸甲归降大宋,花蕊夫人感慨万分,以诗作明亡国之悲。
花蕊夫人费氏,青城(今属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自幼风姿绰约,花容月貌,善作宫词,后来得到后蜀国主孟昶的宠幸,赐号花蕊。
后蜀亡国,孟昶投降不久,就离奇死亡了。花蕊夫人像所有亡国奴一样,成了胜利者砧板上被任意宰割的羔羊。
宋太祖还算仁义,没有把她送到兵营遭受丘八蹂躏,而是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金城夫人。
宋太祖十分宠爱金城夫人,以致疏于朝政。《闻见录》记载:某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晋王赵光义一起在皇家后苑饮酒。
哥哥亲自给弟弟斟满一杯酒,晋王却坚持不喝。太祖再次相劝,晋王向四周环顾,发现了花蕊夫人。
晋王对太祖说:“皇兄若能让金城夫人亲自折花一朵,我就喝了这杯酒。”宋太祖哈哈大笑:“没问题!”于是令金城夫人去折花。
金城夫人转身之际,晋王起身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金城夫人,当时倒地身亡。
晋王丢下弓箭,跪下来抱着太祖的大腿痛哭流涕:“陛下刚刚取得天下,请以江山社稷为重!”宋太祖不动声色,继续闷头喝酒,仿佛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
晋王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这件事,蔡京的儿子蔡绦记录在《铁围山丛谈》一书中,其他史书也有类似记载,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曾发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豪言壮语的一代枭雄赵匡胤,面对爱妃被杀,为何一点脾气都没有,跟没事儿人一样?
首先,宋太祖宠爱妃子,导致疏于朝政本身在道义上就处于下风,再者,处罚了弟弟赵光义,势必引起舆论谴责,史官是不会饶过他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三十八岁的晋王赵光义年富力强,当时手握重兵,已经架空了远离军队十七年之久的赵匡胤。
朝中重臣赵普等早就投入了晋王阵营,生气发火有个卵用?弄不好可能被弟弟当时就干掉了。
汉周读书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迷倒两朝君王的才女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时候,被称为花蕊夫人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前蜀皇帝王建的淑妃徐氏,她是成都人,和她的姐姐都受到王建的宠幸,宫中号称为花蕊夫人;第二个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因貌美如花蕊,所以称为“花蕊夫人”;第三个是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她是闽人之女,雅好赋诗,人称小花蕊。
当然,三人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后蜀的花蕊夫人,她和卓文君、薛涛、黄娥被后人称为蜀地四大才女。
后蜀皇帝孟昶是个只知道享乐的人,他广征美女充实后宫,妃嫔之外还有十二个等级,其中最宠爱的就是“花蕊夫人”徐贵妃。
孟昶天天举行宴会,时间一长,他觉得所有的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什么饭菜也难以下筷。花蕊夫人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吃法,她让人把洗净的羊头,用红姜水煮好,然后紧紧地裹住,压上石头,放在酒里腌制。直到酒味腌进了骨头里后,拿出来切得像纸一般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叫做“绯羊首”,又叫“酒骨糟”。还有,在每月的初一,孟昶一定要吃素,他最喜欢薯药,花蕊夫人就把薯药切片,用莲粉拌匀,清香扑鼻,又酥又脆,而且洁白如银,望之如月,所以宫中称之为“月一盘”。
孟昶最怕热,他在摩河池边修筑了一座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每到盛夏夜晚,水晶宫里备好鲛绡帐、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孟昶与花蕊夫人在这里享受清凉。孟昶有一首《玉楼春》词描绘此时的情景: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可惜,这般美好的日子并不能长久。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领兵六万攻蜀,后蜀军政荒废已久,十四万守军不战而溃。孟昶对花蕊夫人抱怨说:“我父子丰衣足食养兵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
孟昶自缚出城请降,到汴梁后,被封为秦国公,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据说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去收拾东西,他们找到了无数的珍宝,甚至连孟昶的溺器都呈给了太祖。只因孟昶的溺器是用七宝装成的,精美无比。太祖不觉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让侍卫把它打得粉碎。
赵匡胤早已听说花蕊夫人的艳名,想要见一面,又不方便专门召见,就想出个主意。他重赏孟昶,连他的侍从家眷也一一赏赐,料定他们必会进宫谢恩,就能见到花蕊夫人了。
果然如此,谢恩那天,孟昶带着母亲李夫人和花蕊夫人一起进宫。太祖一见花蕊夫人,立刻惊为天人,心里再也难以放下。于是七天后孟昶暴病身亡,后人大多认为是被太祖毒死的。
孟昶葬在洛阳,家属留在汴京,下葬后还得入宫谢恩。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更加是明眸皓齿,恍若仙子。太祖就趁着这个机会,把她留在了宫中。花蕊夫人身不由己,只得从命。太祖知道花蕊夫人会写诗,饮酒中间,就让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沉思良久,吟道: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宋太祖听了这首《述国亡诗》,被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所感动,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加深了爱慕,不久后就封她为贵妃。从此,每天退朝后,他必到花蕊夫人那里去饮酒听曲。
这一天,太祖退朝略早,和往日一样来到花蕊夫人的宫里,却看见花蕊夫人挂着一幅画像,点上香烛,正在叩头礼拜。太祖细看画像,上面端坐着一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又想不起来,就问花蕊夫人这是谁。花蕊夫人没有想到太祖来得这么早,被他看见了自己的秘密,心里很惊慌,见太祖问起,急中生智,慢慢回答道:“这就是俗传的张仙像,虔诚供奉可得子嗣。”太祖听她这么说,也就不再怀疑。
其实花蕊夫人供的不是什么张仙,而是孟昶。她和孟昶原本十分恩爱,孟昶突然死亡,她被逼人宫,虽然得到了太祖的宠爱,心里还是抛不下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孟昶的像,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是张仙。
宫里的妃嫔们,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就都到花蕊夫人的宫中去照样画一幅,也供奉起来,希望能生个皇子。后来,这幅张仙送子的画像,竟然从宫禁中传了出来,连民间妇女想生儿子的,也挂上一幅画,顶礼摩拜。
后来,赵匡胤和亲王们在后宫里喝酒射箭。太祖劝弟弟赵光义饮酒,赵光义不喝,说如果花蕊夫人能给我折枝花来,我就喝。赵匡胤就让花蕊夫人去折花,赵光义却拉弓放箭,射死了她。太祖大吃一惊,赵光义却流着眼泪说:“陛下才得到天下,应该以社稷为重,要远离酒色!”太祖虽然心中悲痛,但人已经死了,动手的又是自己一向疼爱的兄弟,也只能作罢。
赵光义为什么要杀花蕊夫人,历史上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他确实是以国家为重,怕哥哥沉迷美色;也有人说他是出于嫉妒,我得不到的也不让别人得到;更有人说,花蕊夫人介入了关于储位的皇权之争,她触犯了赵光义的利益,所以被杀。真相到底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但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