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科技是支撑起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首要生产力因素。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竞争转移到文化领域的隐性竞争,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已成为赢得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的有力武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各级政府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响应国家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北京市着重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一、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现状

(一)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总体情况

2016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81.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4.0%。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结构合理的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北京市形成了以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其中,包含了北京市大部分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的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内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1、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优势

北京科教资源最丰富,具有明显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优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充足;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北京市以集聚区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2、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劣势

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创意和特色不足,缺乏特色,严重影响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尚未内化到文化产品中以提升其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北京相当部分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对文化产业支撑尚显薄弱。文化科技要素集聚和配置亟需优化。文化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不畅。

3、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机遇

公众对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符合国家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文化科技融合的相关政府文件相继出台,以及一系列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点工程的启动为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4、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挑战

文化和科技融合尚属于较新概念,目前从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的行业目录,缺乏文化科技产品、文化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国内外其他城市竞争激烈,从国际竞争形势来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起步晚、国际化程度较低;从国内竞争环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势地区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会形成潜在的竞争威胁。以及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模式和举措

(一)发展战略

1、差异化发展战略

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主要是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激烈的地区竞争、国家的政策导向、差异化发展理论的分析四个方面的原因。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需要从内容、技术、创意和发展模式这几个关键点发力,确立文化内容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高文化领域关键技术的支撑作用,增强创意设计的辅助催化效果,创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在这些方面获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构建起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联盟带动发展战略

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采取战略联盟发展战略,主要是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文化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化科技融合的战略联盟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企业、园区、政府管理部门等各类主体的相互协作,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各类资源、技术、产品、渠道的共享和深度融合。

(二)发展模式

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模式共分为两大类型、八大模式,其中文化科技融合内部生发类型包括:创意引领模式、技术引领模式、平台创新模式、消费引导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文化科技融合外部支持类型包括:政府驱动模式、集聚协同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

(三)重点领域发展举措

将网络文化业、数字影视业、数字出版业、创意设计业、智慧旅游业、动漫游戏业六大产业作为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领域,针对这六大重点领域分别提出发展举措。

1、网络文化业

利用云服务等技术探索新型网络化学习模式,开展首都文化教育学习资源的集成与应用示范,推动高清交互网络名师课堂的点播和直播服务。促进网络文化产业链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相关环节的融合与沟通,创新营销推广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和拓展应用领域,加快与新闻、音乐和电影产业的策略性跨行业合作步伐。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交互技术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品功能。

2、数字影视业

加快市属传统媒体先进技术应用与转型发展,加大新兴媒体机构支持力度,推动报、台、网融合互动与全媒体发展,当好传统主流媒体进军新兴媒体的排头兵。大力培育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打造首都高端交互出品人发行平台。全面提升影视制作质量和效率,积极推动内容开发,推进数字内容技术平台建设。

3、数字出版业

实施出版业先进技术应用工程,重点支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数字印刷和绿色环保印刷技术、全媒体资源管理与集成技术等,加快向绿色出版、数字出版、创意出版转型。进一步强化数字内容制作与加工、数字阅读平台建设、数字阅读终端设计与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专业化发展、相互之间积极协作,打造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大力发展出版创意产业。

4、创意设计业

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媒体创意、生活创意等设计领域。明确“设计之都”产业园区认定标准,支持DRC、集成电路设计园等一批“设计之都”示范区建设,组建一批专业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文化创意设计相关的自主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

5、动漫游戏业

6、智慧旅游业

加快北京“智慧旅游”建设,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文化旅游业中的应用,构建地理风情和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设备,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导购及导航等服务,提升旅游管理效率和质量,打造智慧旅游城市。重点推动万达文化旅游城、中数集团国际文化城、派格5D秀主题乐园以及北京国际儿童城堡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型项目建设。

三、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实现的政策和措施保障

(一)优化文化科技融合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

建设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建立文化科技融合项目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投融资项目对接会。研究、建立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完善信用评级和资产定价机制。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创新文化科技融合产业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文化科技融合产业保险服务。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文化科技融合人才政策。

(二)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支撑载体的建设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立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科技专业孵化器、文化产业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支持具有文化和科技融合特点的产学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孵化文化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大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建立相关认定标准和统计评估考核机制

明确、细化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企业、产品、服务认定标准,界定各基地明确的地域范围。制定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指导基地在项目引进方面更好地开展工作。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统计分析体系,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分类标准和统计分析方法,并编写年度发展报告。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绩效纳入考核评估体系,并建立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四)健全文化科技融合主体联络和响应机制

完善中央领导机构、基地管理办公室、基地管理者和负责人等基地有关各方主体之间的联络机制,保证各方联系顺畅,提高基地管理工作效率。优化基地管理机制,促进文化和科技相关管理部门在基地日常管理工作机制上实现融合。建立响应机制,对于响应不及时、超过规定时限的,给予适当处罚。

(五)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文化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文化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型企业、文化综合服务运营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骨干文化集团为主体的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培育建立文化科技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文化企业申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六)改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市场管理环境

(七)完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扶持政策体系

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把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予以持续稳定支持,支持开展文化科技创新。支持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技术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支持文化企业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统筹各部门相关科技计划资源,促进各创新资源的有效衔接和共享利用。

(八)积极开展文化科技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文化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文化科技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文化科技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提升北京文化科技整体水平。支持北京市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文化领域自主标准国际化。

————————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