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随园食单》里的饮食之道

本文共计 359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开放,其字子才,颠倒此字可以称他为才子。

他青年即中进士,入翰林院,本来是前程无限,结果40岁就辞别了官场。辞官后定居江宁,在南京小仓山下购筑“随园”,自号随园老人,著诗论赋,悠游其中近50年,诗文颇享盛名。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这或许是历代才子的共性,因为自恃才高,不入俗流,不合官场,最后就选择了做名流雅士,纵情山水园林,乐得清闲自在。

文人雅士的聚会总离不开吃吃喝喝,古今一样。袁枚是个美食家,按今天的话,他就是一个资深“吃货”。因乐于此道,每吃到好菜肴,一定让自家的厨师登门细问,然后自己记下做法。他甚至“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可见爱好之深,用心之重,这使他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美食家和烹饪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就是一部系统论述清代烹饪技术并涵盖南北菜品的难得的著作。

下面就让我带您走入袁枚的美食世界。

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

——《典论》

一世的显贵之人才懂得怎样居住,三世的显贵之人才懂得怎样饮食。

每逢在某人家里吃得很好,我就会让我家的厨师前去拜师学习。四十年来,我搜集了各家的美味佳肴,有的学会了,有的学了六七成,有的只学到二三成,有的竟然失传没有学到。

我把这些做菜方法,都收集保存起来,虽然不一定很详细,但也记下了出自谁家什么菜,以表示敬意。我认为根据经典记载去做,总不会有太大的错误;置办酒席的时候,也可以说出个所以然来。

或许有人会说:“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就像每个人的相貌不同一样,难道你还能让天下人的口味都跟你的口味一样吗?”我说:“照着既有的方法去做总不会太离谱了。我虽然不能让天下人都跟我的口味嗜好一样,然而可以把我喜欢的介绍给别人。饮食之事虽然不足以道,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凡物各有先天,

如人各有资禀。

先天须知

人的秉性如果天生低下愚笨,即使有孔子、孟子来教导他,也无济于事;东西的品质不好,就是易牙(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相传曾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褒汤,易牙虽做菜一流,可这做人却实不敢苟同)来烹煮,也一样没有味道。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其基本的要点大致是:猪最好皮薄,不可有腥臊味;鸡最好是骟过的要嫩,不要太老或太小;鲫鱼以扁身子、白肚子的为佳,脊背是黑色的鲫鱼,骨头粗大,放在盘子中也会显得僵硬难看,鳗鱼以在湖泊和溪流里生长的为贵,江里的,骨刺多骨节大;用粮食喂大的鸭子,膘肥肉白;沃土中生长出来的竹笋,节少而且味道甘鲜;同样是火腿,而好坏有天渊之别;同样都是台州的鱼鲞,美恶也犹如冰炭之分。其他一切东西,都是这个道理。

大抵一席佳肴,厨子的功夫只占其中的六成,采买东西的功劳占到四成。

厨者之作料,

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

作料须知

女人虽然有天资国色,善于粉饰妆容,然而衣衫褴褛破旧,就是西施也难言其漂亮。善于烹调的人,酱要用伏天制作的,用前要先尝一尝味道是否甜;油要用香油,一定要检查油的生熟;酒要用酒酿,要去掉糟粕;醋要用米醋,必须清冽。同时酱又有清浓之分,油又有荤素之别,酒也有酸甜的差异,醋还有陈醋新醋的区别,这些使用起来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其他东西如葱、椒、姜、桂、糖、盐之类,虽用的不多,但都应当选择品质上等的。

洗刷之法,燕窝去毛,

海参去泥,鱼翅去沙,

鹿筋去臊。

洗刷须知

肉是有筋瓣的,剔除干净肉才能酥软;雄鸭子有肾臊,削去才算干净;鱼胆破了的话,全盘子都是苦的;鳗鱼的涎水去不净的话,满碗都是腥的;韭菜应该去掉老叶留下白嫩的部分,菜要去掉外面一层用里面的心。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内则》说:“鱼去乙,鳖去丑。”说的就是洗东西时要注意的。谚语说:“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调剂之法,相物而施。

调剂须知

有的菜制作时酒水都要用,有的只用酒不用水;还有的专用水不用酒;有的盐和酱要一起用;有的只用清酱不用盐;有用盐不用酱的;有的东西太肥腻,得先用热油煎一下的;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有气味太腥,要用醋先喷一喷的;有用冰糖来提鲜味的;有用煎炒的方法来做比较好,能够让味道进入菜里去,像煎炸的东西就是;还有以汤多的为好可以让菜浮在上面,让味道都融在汤里面,清浮的东西就要这样做。

凡一物烹成,必须辅佐。

搭配须知

谚语说:“什么女子配什么丈夫。”《礼记》说:“比拟一个人,必须以与他相同的一类人做比喻。”烹调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呢?大凡一种东西要做成功,必须要有东西辅佐。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只有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才能恰到好处。其中可荤可素的东西,蘑菇、鲜笋、冬瓜就是;可荤不可素的,葱、韭、茴香、新蒜就是。可素不可荤的,芹菜、百合、刀豆就是。常看到有人把蟹子粉放到燕窝里面,把百合放在鸡肉、猪肉里面,好比是让远古时候的唐尧与西晋的苏峻对坐,简直是太荒谬了。但也有荤素互用很出效果的,比如炒荤菜时用素油,炒素菜时用荤油的就是。

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

不可搭配。

独用须知

放眼历史,如唐宪宗时的宰相李绛、明神宗时的首辅张居正之类的人,必须专用其长,才能人尽其才。食物中,鳗鱼、鳖蟹、鲥鱼、牛羊肉等,都是只能单独食用,不可和其他东西搭配烹煮的。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的味道太浓厚,力道很大,缺点也很明显,用五味调和,全力来压制它,才能取其长处去其弊端。哪里还顾得上舍弃它本来的主旨而另生枝节呢?

金陵人喜好用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一见这种做法就皱眉头。甲鱼、蟹粉的味道,被海参和鱼翅分掉了会显得不足,而海参、鱼翅的弊端,甲鱼和蟹粉都染上了还有余。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

火候须知

有的东西需要武火,像煎炒的东西,火弱了食物就会疲塌了;有的就需要文火,像炖煮的东西,火猛食物就枯干了;有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的,收汤的东西就是,性子急就会皮焦而里不熟;有越煮越嫩的,像腰子、鸡蛋之类;有火稍微一大就不嫩的,像鲜鱼、蚶蛤之类。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炒肉起解锅迟了红色就变成黑色的了,鱼起锅晚了活肉就变死了。频繁打开锅盖,就会沫多而香味少。火灭了又重新点着烧,就会走油失去味道。

道家讲究丹成九转才有仙气,儒家则以不过不及为适中。做厨子的,如果能懂得火候适当而谨慎伺候,这就差不多掌握要领了。

求色不可用糖炒,

求香不可用香料。

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色臭须知

眼晴和鼻子,都是口的比邻,也是口的媒介。佳肴从眼看到鼻嗅,色味便有不同。好的菜肴放在眼前,假若像秋云一样明净,颜色艳丽如琥珀,芬芳之气扑鼻而来,不必非要牙齿咀嚼过,舌头品尝过,也可以知道它有多么好。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然而追求菜品的色泽绝不能用炒糖来达到,追求香味也不能靠香料。一经刻意雕琢粉饰,就会伤及菜肴的正宗味道。

一物有一物之味,

不可混而同之。

变换须知

就好比圣人设教,是要因人而施的,不能拘泥一律。这就是所谓君子成人之美啊!如今见到有些庸俗的厨子,动不动就把鸡、鸭、猪、鹅放到一锅里面煮,结果不管是什么东西做出来都是一样的味道,吃起来味同嚼蜡。

我想假如鸡、鸭、猪、鹅有灵的话,一定会到枉死城中告状的吧!善于做菜的厨师,一定要多准备锅灶、盆、碗之类的东西,使一件东西装一种食品,一碗有一碗的味道。这样会吃的人一定会品尝出不同的味道,应接不暇,吃得心花怒放。

天下原有五味,

不可以威之一味概之。

上菜须知

上菜的讲究:味咸的应该先上,味淡的后上;味浓的先上,味薄的在后;没有汤的先上,有汤的后上。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天下本来就有五味,不可只注重一种味道,以一概之。估计客人快吃饱了,饱则脾困,这时就要用辛辣的东西来调动客人的胃口;怕客人的酒喝多了,酒多则胃疲,这时就要用酸甜的东西来醒酒。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

多寡须知

煎炒的菜肴,东西多了则火力就不能使实物熟透,肉也不能松软。所以炒一个菜用肉不得超过半斤,用鸡、鱼不能超过六两。或许有人会问:不够吃怎么办?我说:吃完了不够,再炒一个就是了。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有的菜就必须东西多了才好,比如煮白肉,没有二十斤以上的肉,煮出来就会淡而无味。煮粥也是这样,没有一斗米的粥浆汁不厚,还得计较水的多少,水多东西少,则味道一定淡薄。

良厨先多磨刀、

多换布、多刮板、

多洗手,然后治菜。

洁净须知

切葱的刀,不可以用来切笋;捣椒的白子,不可以用来捣粉。闻着菜里有抹布气味的,是因为抹布不干净造成的;闻着菜有砧板的气味的,是由于砧板不干净的原因。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厨师一定是先把刀磨好、多换抹布、多刮洗砧板、勤洗手,然后再做菜。至于抽烟的烟灰、头上的汗水、灶上的苍蝇蚂蚁、锅上的油烟,一旦进到菜中,即使再精心烹调的食物,也会像美女西施蒙受污秽,人人都要掩鼻而过的啊!

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

选用须知

选用材料的方法:小炒用的肉要用后臀尖上的;做肉丸子要用前夹心的肉;炖肉要用硬短肋。炒鱼片用青鱼、鳜鱼;做鱼松用草鱼、鲤鱼。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蒸鸡要选用母鸡;炖鸡用骟鸡;熬鸡汤要用老鸡。鸡用母的才嫩,鸭用公的才肥;莼菜要用菜头,芹菜、韭菜用的是菜根;这都是有定理的。其他的东西一样,都可以依此类推。

务极其工,自有遇合。

本分须知

满洲人做菜多用烧煮的方法,汉人做菜多做羹汤,从小就这么做,所以擅长。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自己擅长的菜,反而觉得入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现在的人忘其本分,还要格外讨好对方。结果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倒造成依样画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这就好比秀才进考场,就应该专心做好自己的文字,竭尽自已所能尽力做得工整,自会有理想的结果。

如果一定要遇见一个师傅就模仿,见到一个考官也临摹,无异于学了点皮毛而学不到真东西,怕会终身不中啊。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

没有人不吃东西,但真正懂得味道的人却不多。

作为知名文士,袁枚的食单,除了味美,更讲究一份优雅,一份规矩。书中涉及饮食方方面面,而所能“品味”的却远不只在饮食,细读亦能从中窥得做人处事之道理一二,如今“舌尖”系列虽热播,却褒贬不一,重读《随园食单》,亦别有一番意趣。

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随园食单》

售价:20.00元 10.00元

长按二维码购买

《随园食单》袁枚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6月出版

声音呈现:陈晨

本文整理:益珲 李爽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没看过这本书,怎么敢说自己是“吃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