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里慧能作偈呈心,是真的吗

慧能与神秀作偈呈心,

而独得弘忍的付与衣法,

这是出于《坛经》的,

是慧能自己叙述的。

这一部分,

近人怀疑的不少。

神秀与慧能的作偈呈心,

是否《坛经》旧有的部分,

是值得研究的。

《坛经》里慧能作偈呈心,是真的吗

龙朔元年(六六一),

神秀与慧能同在弘忍会下。

那一年,

弘忍有传法的意图,

神秀与慧能都就在这一年走了。

当时有没有作偈呈心的可能呢?

“偈”,是印度文学形式之一,

通称为偈、颂,

而实有好多类。

在经典的传译中,

五言、七言、四言,

也偶有六言的偈颂,

到唐代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唐代新文学——诗的日渐隆盛,

中国佛教的应用偈颂,

也就受影响而盛行起来。

早在鸠摩罗什与慧远(西元五世纪初)的时代,

已用偈来表达心境了。

《坛经》里慧能作偈呈心,是真的吗

禅者是直观的,

与艺术者的意境相近。

所以禅者的文学,

不是说理的、条理严密的散文,

多数表现为诗偈的形式。

慧可早就是“乍托吟谣”;

答向居士书,

就是七言十句的偈颂。

在敦煌本《坛经》中,

发现说话部分而含有偈颂一类的句子。

“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

愚痴佛众生,智慧众生佛。

……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

(大正四八.三四四下)

《坛经》里慧能作偈呈心,是真的吗

敦煌本没有“偈曰”字样,

而书写者却写成每行二句的偈颂形式。

在至元本中,这不是偈。

此外,如无相忏悔的

“前念后念及今念,

念念不被愚迷染”等,

也是偈。

这可以看出,

《坛经》的说者——慧能,

在说话中杂有可以讽诵的偈颂,

这对于不识字的禅师是非常适合的。

总之,

这类偈子是没有必要去设想为后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