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有荀彧、程昱等谋士,为什么他们不能识破庞统小小的连环计?

梦回鲤鱼溪


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曹操的谋士、也是刘备的前军师徐庶就识破了他的计谋。不过他曾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原来曹操为了把徐庶从刘备身边"挖"过来,用绑架他的母亲为要挟,徐是孝子无奈才投曹了,从那时起,徐庶发誓不为曹筹谋划策,这也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出处。



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引自《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不是曹操手下没能人,只是曹种下了蒺藜扎了自己的脚。第二天徐庶借机带兵平韩遂、马腾的叛乱,离开了是非之地。

其实对曹操采用庞统连环计最早持反对意见的是扬州刺史刘馥。曹操把战船连了起来,果然庞大而平稳,在上面骑马都没问题。

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引自《三国演义》

曹操心中大悦,乘着月明星稀在江上和文武大臣开个"啪体",曹操诗兴大发,豪情满怀的赋诗一首,此时一群乌鸦飞了过来,曹操问,"啥兆头"?文武百官(此时程昱和荀攸都在场)皆说,没事,很正常,乌鸦听到丞相诗喝彩来了,曹大笑。



▲曹操横戟赋诗

可是就有不识时务的人,这个人就是扬州刺史刘馥,他乌鸦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他说:"丞相我总觉得这不是好兆头。"曹操正在兴头,正在畅想拿下孙权,抓住刘备,统一华夏揽大乔与小乔于身边。正意淫好梦呢,让刘馥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引自《三国演义》

曹操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杀了持不同意见的人,当时荀攸、程昱及众大臣心里怎么想呢?肯定是在想,主公心意已决,以后说话还是小心点吧,这也是以后荀攸和程昱提出看法不敢坚持真理的原因。



▲程昱

接下来曹操听不进不同意见,一意孤行采用庞统的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前,程昱看出了端倪,给曹操提醒,却被曹操自以为是的驳回了。因为有前车之鉴,程昱也不敢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

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引自《三国演义》

从前面这段对话,荀攸和程昱都想到和看到了采用"连环计"的隐患了,但曹操对天气知识太丰富了,不过曹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想不到还有"万一"呢?毕竟曹是北方人,长江天气基本知识也是从书本学来的。要说达到专而精我看未必,他总比不过从小生活在荆州的诸葛亮对长江天气的了解吧。



▲诸葛亮借东风

诸葛亮正是抓住了万一冬天有东北风这个小概率,以借东风的名义,利用冬天罕见的东北风火烧赤壁。综上,不是荀攸和程昱没看出来,而是"领导"自以为是不采纳也不提前防备,曹操太自信了,压根没想到会失败。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他是携灭袁绍之威,想乘胜追击在他暮年实现他一统中原的宏愿。(当时曹54岁)。

曹操一意孤行,完全钻入了周瑜和诸葛亮设下的圈套,曹操自负和孤掷一注堵塞了"言路"。自始至终除了程昱和荀攸能提出意见外,其它谋士不敢多言,扬州刺史被杀就是个警示,谁敢违逆领导之意?

曹操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在大战的时候,向老天爷借得三天三夜的东北风,这就是曹操和诸葛亮的差距所在。

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引自《三国演义》

其实用不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就够烧曹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讲真程昱作为曹操的谋士也算尽心尽责了,曹操后来哭奉孝实没道理,赤壁之战失败逃跑路上,他当着众谋士大哭奉孝,也就是哭郭嘉,口里说道:"奉孝不死,吾无今日之败,"其实曹操是亏着良心羞辱程昱和荀攸的,程昱不止一次的提出连环计的隐患,就在大战前一小时还提醒曹操呢,可惜曹操仍然没有留意。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引自《三国演义》

毛主席曾说过:"经验主义害死人",我觉得说的是曹操吧?曹操凭借着对天气知识一知半解,不看实际,照搬经验。说到底就是太狂妄自大了,太自以为是了,假如现在听了程昱的话,赶紧布防,不让黄盖的船只靠近,我估计还是能够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可是曹操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火烧赤壁

接下来无论程昱如何识破黄盖的小船有诈,都为时已晚。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挡之?——引自《三国演义》

这时曹操如梦方醒,可惜……。火烧赤壁的事相必都知道了吧。

综上所述,火烧赤壁的时候,不是程昱和荀攸没有看出庞统的连环计,而是曹操骄傲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自古云:"骄兵必败,此言不虚也!"

撰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其次纠正一点:题主提到的荀彧,应为荀攸之误。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在赤壁之战中跟随曹操献计献策的是荀攸,而荀彧并未参战。

问题中所说的荀攸、程昱,是否真的被庞统连环计给蒙蔽的傻不愣登呢?我们先看一下,荀攸、程昱二人的才能到底如何?

荀攸

在《三国志》中对荀攸的描述有一句“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荀攸生平共计给曹操出谋划策十二条(当然不止12条,此处是说举足轻重、影响大局的12条),但是这12条并没有详尽记载。在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中,有迹可循的大概5-6条,比如在曹操南征张秀时荀攸献计却不被应允最终失败,比如在曹操征讨刘表张绣之后立即谏言东征吕布,比如在官渡之战时推荐徐晃截击袁绍粮草辎重,比如至关重要的献计奇袭乌巢最终大破袁军,比如建议曹操假意接收袁潭的请降导致袁谭袁尚兄弟分崩离析,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官渡之战期间,荀攸完全是曹操的主心骨,他担当了曹操智囊主谋的角色。

程昱

程昱跟随曹操多年,出奇谋、立大功,是曹操集团资深谋士,深得曹操的信任。他的主要功劳有:1.曹操征讨徐州时,险些被吕布端了后窝,幸亏程昱力保鄄城(作者本人就是鄄城人)、范县、东阿三成不失。曹操归还后,亲自执程昱之手说道“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2.及时规劝曹操不要与袁绍结盟而屈居其下;3.及时力荐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不听并且最终追悔莫及;4.向曹操推荐关羽斩杀颜良,借袁绍刀杀刘备而留关羽;5.胆识过人,曾以不到千人震慑袁绍大军南下之势,被曹操赞为“程昱之胆,过于贲、育”;6.圣手书生,以徐庶母亲手札赚取徐庶投奔曹营,害的玄德哭的鼻子一把泪一把的;等等。

在曹操智囊阵营中,荀彧、郭嘉、贾诩,如果他们三个的排名暂且不论先后,那么排在前三位应该没什么异议吧?接下来,程昱、荀攸两人,应该就是第四、五的位次了吧,至于满宠、许攸等,应该还要往后排。所以,程昱、荀攸完全有能力资本跻身曹操集团的“智囊五虎将”。(荀彧、郭嘉、贾诩、程昱、荀攸)

那么好了,前三都没来(鬼才郭嘉已死),荀攸、程昱就真的被庞统耍的团团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徐庶能看出来庞统的连环计,荀攸、程昱二人当然也能看出来!有人说,徐庶比他俩强,此言大错特错。在作者看来,从徐庶母亲和司马徽对徐庶投奔曹营的批判来看,徐庶就已经低了三分。退一步讲,作者罗贯中安排徐庶跳出来拽住庞统揭穿他的阴谋,除了彰显徐庶的机谋外,最主要的还是给徐庶安排一个去处和交代,因为此后徐庶在书中就消失了。

那么,荀攸、程昱二人对庞统的连环计,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呢?大概是两种情况,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种情况:二人认定了庞统是诈降,连环计更是阴谋,但是不敢贸然撕破脸皮。

荀攸、程昱为什么不敢与庞统撕破脸皮、三头对证呢?或者是背地里在曹操面前揭穿庞统的真面孔也行啊!最根本的原因是,曹操对庞统深信不疑。

庞统演技高超,诈降简直天衣无缝。1.庞统的借口是周瑜嫉贤妒能,这是众所周知的:周瑜容不下卧龙诸葛亮,当然容不下凤雏庞统;2.庞统观看了曹操的水寨之后,不但对曹操大加恭维,而且对周瑜谩骂和诅咒,这让曹操很受用;3.庞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北军的弊端,又设身处地的为北军作战着想;4.庞统以家属老小的性命安全相托付,拜求榜文以安宗族,这一点让曹操彻底吃了定心丸。出于以上几点,曹操对庞统是深信不疑。

老板深信不疑了,荀攸、程昱作为员工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否则就太不识趣了。大家还记得吗?刘备入川前,懵懂暗弱的刘璋欣然同意,其手下的忠臣死士诸如黄权、李恢、王累等,以死相谏,哪一个讨到好果子吃了?况且,在几天后曹操横槊赋诗时,因为刘馥说了句刺耳的话,就被曹操一槊刺死了!所以,荀攸、程昱二人深得为官做人之道,还是别引火上身吧。

第二种情况:二人对庞统投降的性质真伪难以辨清,但是认为庞统的连环计有水分和风险,但是不敢据理力争。

荀攸、程昱二人对连环计是深深忧虑的,而且提出了质疑。

1.在曹操锁战船置办齐备后,程昱首先提出“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荀攸也连连赞同支持。

2.东南风一起,程昱就赶紧入帐告诉曹操“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3.黄盖从江面上冲出来,程昱观察之后立即提醒曹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荀攸、程昱二人自始至终对连环计持有保留意见、耿耿于怀,为什么就不敢在曹操面前据理力争呢?有以下原因:

1.曹操给他们俩上过课,主要是讲冬季的天气和风向情况,而且曹操对自己这堂课甚是满意;

2.曹操对锁战船这个项目已经拍板了,荀攸、程昱二人作为员工不会非得对着干,否则你让老板多没面子啊,日后会不会给你穿小鞋啊。反正我们已经提醒过了,项目又是你执意定下的,到时候出了问题我们也没责任!

3.庞统才气、名气太大,方案又似乎合情合理,如果荀攸、程昱二人据理力争,说不定多疑的曹操还会怀疑是不是你俩排外,怕别人抢了你们的功劳和名头?所以荀攸、程昱二人才不会自讨没趣。


凤凰西游


赤壁之战,能解其奥妙着,比比皆是,一个不敢说真话的集团,有谁敢以身试刮呢?曹操多疑,自以为是,作为谋士,如果看不透曹操,枉为谋士。

曹氏集团,曹操本就是足智多谋的人,能在乱世之中,打下自己一片天下,曹操英雄也。曹操经历了太多,起起伏伏,在艰难中发展壮大,曹操的人生阅历,实实在在的人性攻伐,远远超过谋士们,曹操是一步一步凭自己的能力打出来的,试问身边谋士,那个能与曹操的人生观媲美?

曹操用人,一生失败于百无一用的书生,身边谋士,非旬,程二人,非无大智大勇之人,不过都是谋一城一池者。曹操放眼天下,能与为谋者又有几人?这是曹操的苦恼,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人真难。问天下谁为英雄?谁敢说曹操不英雄?那些庸人之见,常被曹操呵斥,都变成明哲保身之徒,也就得过且过,混起日子。自己觉得不比曹操高明,就干起和稀泥的勾当,很多谋士是嫉妒曹操的才华。

赤壁之战,据陈寿父亲陈夭所写【三国实话实说】载,战后曹操身边有17个谋士集体降东吴,包括旬,程。赤壁之战,东吴的离间费用高达九亿美金,相当于吴国半年的国民总收入。大量收买曹操身边那些没有德行的谋士,故意给曹操带来判断失误,这是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之一。

曹操为什么宁愿赤壁之战失败,这与曹操的性格有关,曹操所关心的是,要得天下,必有一个得天下的集团,曹操看到了自己团队的不适合,也许会毁于蚁穴,就大胆使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曹操岂有不知?曹操故意观察,取证,发现身边脚踏两只船的蛀虫,因此也清除了曹氏集团高层的57个害群之马。蒋干盗书,曹操屏蔽了43个身兼要职的决策者。连环计,曹操最后清理了身边所有的鼠辈,至此,曹操才把曹氏集团变成一个同心同德的团队。曹操所不被认可的是,太残忍。赤壁之战中,曹操斩杀高层138位不忠诚的高官,而军中的一些中层将领又都是这些人提拔的亲信,所以曹操故意让他们死在赤壁之战中。

只有诸葛亮知道赤壁之战,是曹操故意败北。草船借箭时,诸葛亮收到的最后一枝箭,箭头有信一封转达诸葛亮,【诸葛兄: 草船可好,操为诸葛备箭久矣,若所需不足,操应你连借三日,何藏头露尾,深夜行苟且之事…………】。诸葛亮看罢曹操书信,面红耳赤,知道自己原来早被看穿,曹操对一切了如指掌,深深佩服曹操,乃天下第一人也。

诸葛亮当然不能对心高气傲的周瑜说,曹操在玩你。虽然赤壁之战成为载入史册的著名战役,有谁知那是曹操的故意所为呢?失几十万人马,换来曹氏集团內部的安全,这对谋天下的曹操来说,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人只知道赤壁之战,不知道曹操早已运筹帷幄,失一战,而得忠臣良将,巩固了曹氏集团的领导层,在曹操,得大于失。世人可为曹操者谁?可为诸葛者谁?呜呼,少之又少。何必用愚蠢去评价古人呢?


白这个颜色


识破肯定是可以识破的,但是那时候的曹操已经自以为无敌的状态了,谁都劝不住。当然说庞统的小小连环计有些小看了庞统的能力,如果献计不周,被人点拨之后的曹操发现不对,庞统怕是必死无疑,但是庞统又不是那种送死的人,号称凤雏那可不是随便说的,所以他已经看透了曹操两点,才会导致什么人劝都劝不进去。



第一点:曹操进军赤壁之前,就已经打败袁绍,可以说是消灭了曹操最危险的敌人,虽然曹操嘴上经常说袁绍不能成大器,但是打败袁绍之后,曹操也开始有点飘了,人飘了之后就有点难办了,喜欢一意孤行,那时候曹操想趁着刘备这个大敌人还没有发展起来就先消灭东吴,这样,一统天下就不远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曹操就心急了。



第二点:曹操属地都是北方的,兵甲也都是北方人,战骑比较凶猛,这样就导致他的军队很多人都是旱鸭子,根本不熟悉水性,甚至很多人会晕船,都不要说打仗了,还没有到地方就晕的不要不要的。这时曹操也很苦恼这样的问题,于是庞统就献计給曹操,曹操一想,如果可以把船连起来,那自己的三军将士就可以大杀四方了,而且战马都可以来回驰骋,那破东吴岂不是指日可待。于是就主意定下,将船连起来了。



那么这些个军师都干嘛去了,程昱啊,荀彧还有什么的,当时荀彧在家里守着,怕有人趁着曹操大军不在把曹操老窝给端了。当时程昱倒是在,但是第一个发现这个计策有问题的不是他,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徐庶早就看出其中的端倪,但是因为曹操把徐庶老娘给害死了,终身不给曹操一计一策。后来还找了个借口溜了,不然真的是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程昱在怎么不力荐呢?程昱不像荀彧,不是特别了解曹操,而程昱在暗示曹操之后被驳回了就没有在去提醒曹操,毕竟曹操才是主子。但是如果待在曹操身边的是荀彧,我想荀彧一定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荀彧太了解曹操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庞统献连环计是《三国演义》为了增加小说的精彩程度而编写的。为什么曹操帐下谋士没有指出连环计的危害,主要有几种原因:

一、曹操此时威权日盛,过分自负,听不进他人建议,让帐下谋士噤若寒蝉。

官渡之战后,曹操吞并了袁绍父子的势力,统一了北方。曹操不仅占据了袁绍地盘,还收编了袁绍的军队,招降了大部分文臣武将,此时的曹操自信过分到了自负,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横槊赋诗”一节,曹操饮酒后命师勖奏乐助兴,自己和乐赋诗,结果曹操赋完诗,帐下大臣刘馥认为最后两句似乎不吉利,一言不合之下,曹操借洒劲用槊刺死了他,令在场的文臣武将大惊失色。

此时的曹操与官渡之战时从谏如流大不一样了,由于实力的壮大,曹操从当初疲于奔命发展到坐拥北方的豪强,他的猜疑心也越来越重,让底下人不寒而栗。

二、曹操大军由北向南,孙刘联军要用火攻,必须要有东南风,可赤壁之战时值隆冬季节,根据就没有东南风。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 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 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 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曹操虽然自负,但并非无知,他只所以用庞统连环计,当然考虑过气候条件。按照常理来讲,隆冬季节刮东南风是极少见的,甚至从未发生过。加上曹操此时正志得意满,怎么会考虑到“天有不测风云?”

三、徐庶看破不说破,并非他比其它人更高明,只是综合考虑问题得出的结论。

古代没有现代气象科技,对天气的判断主要靠经验,不象现在拥有完整的预报水平,更没有高性能的气象卫星和超级计算机。整个曹营不仅是曹操,其它人也不一定想得到冬天刮东南方,曹操帐下众多谋士虽有疑虑,但也仅仅认为冬季刮东南风不过是一种极少的可能,提醒曹操早做防范。

唯有那个徐庶看出名堂,但并不是徐庶具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鬼神末测之术,只是他根据庞统来游说的情况,结合双方大战在即的局势,做出的一种判断。

此前蒋干盗书,曹操杀蔡瑁、张允,只有徐庶看出是周瑜的反间计。再加上徐庶和诸葛亮、庞统都是好朋友,对他们的手段也十分了解,特别是诸葛亮“借东风”的本事,让徐庶坚信,庞统献连环计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孙刘联军发动火攻。

此外,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早就决定终身不谋一计,反而有助于他跳出局外看问题。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华哥杂谈


关于这个问题只能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而《三国演义》中描写赤壁大战之时荀彧尚在许都,随军的谋士为荀攸和程昱,贾诩不详。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不仅仅是曹营中的人没有看出来,就连周瑜也没有把握能够成功。主要是连环计中借东风的成功难上加难,概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曹营内的人把连环计的成功的可能给否决了,而看的出连环计的人只有孔明、庞统、徐庶三人。



庞统在献连环计后,正欲逃脱,徐庶扯住了庞统衣衫,并且说出了黄盖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最后庞统献连环计。这时庞统也教徐庶主动去西北抗击马腾,从而逃脱这火烧的厄运。

周瑜在庞统献连环计后,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火烧曹操战船,《三国演义》描写到;

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而周瑜因心事口吐鲜血是因为隆冬季节都是西北风,而没有东南风,一旦发动火攻,不仅烧不到曹操的战船,反而会引火烧身。




关于这一点在程昱等人提示曹操时也说到了。在庞统献连环计走后,程昱对曹操说;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荀攸也附言同意程昱这一观点。



但是关于这一点,曹操早已有了自己的见解;

“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之后程昱和荀攸再也没有了任何见解,足以可见连环计若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东南风,而隆冬季节都是西北风,所以连环计的成功概率被曹营所有人都否定了。即便周瑜也为此事一筹莫展。



这时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刻画成神的人物诸葛亮出现,只有诸葛亮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改变风向。

在诸葛亮改变风向后,黄盖开船诈降曹操,这时东风大作,曹操看到黄盖的诈降船后,依然没有任何察觉。感觉胜利在望。这时程昱看到了船只轻浮,根本不是黄盖所说的满载粮草,又看到了今夜东南风起,才想到了黄盖有诈,此事可能是连环计。

但程昱发现之时为时已晚。黄盖乘风破浪而来,火借风威、风助火势。一时间曹操战船烟火通天。这时曹操才知道隆冬季节不一定只刮西北风。


我是越关


我们先看看当时跟随曹操前往赤壁征战的主要谋士都有谁?荀彧,荀攸,程昱,贾诩。


曹操最得意的谋士是郭嘉郭奉孝,不过可惜的是,他在赤壁之战前已经去世,不然以郭嘉的聪慧,曹操与郭嘉的关系,赤壁之战不至于失败,也是为什么,兵败以后,曹操大发感慨:“若奉孝在,孤不至于此啊!”所以这场失败郭嘉是完全没有责任的;

其次,就是荀彧了,荀彧此人有王佐之才,可惜他与曹操的志向相悖,不过他为曹操出谋划策很多奇谋。据《三国志·魏书》记载,荀彧是大为同意曹操南征的。

“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荀彧南征的理由实则与曹操是不谋而合,不仅仅是意见上的相同,而且作为一个谋士,他还给曹操的行军路线以及速攻战略部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能不说,荀彧的远见卓识,采用闪电战击溃南方;

若是没有后来战争中发生的诸多偶然因素,荀彧的谋略必然成为曹操天下统一的首功,上面说到,二人在最大的观念上略有不同,故而赤壁之战荀彧没有随军出征,因此,赤壁之战中荀彧是没有责任的;

再然后是荀攸和程昱,这二人也尽到了谋士之责,在曹操接收庞统计谋,将船只用铁锁连在一起的时候,就察觉到了危险,提醒曹操若是敌人用火攻,怕是会火烧连营,可是曹操认为这是冬天不可能有东南风,所以就不了了之;

而程昱在黄盖来投降的时候,再一次发现了危险。

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可以说,程昱及早的发现了危险,并且第一时间告知了曹操,只是曹操没听进去罢了,一时心高气傲,忠言逆耳不足以为论了。程昱和荀攸在这场战争,完全尽到了谋士应该有的责任;

最后是贾诩,这个历经好几任主公的大谋士,他跟其他几位不一样,因为他是属于反对曹操南征的谋士,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若是按照贾诩的思想,曹操应该等到北方彻底稳妥平定下来,等到国家兵强马壮时,再实行一统,这江东孙权,刘备之流恐怕就不会如此兴师动众,甘拜臣服了。如果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日后天下一统,他绝对是第一功臣。

只可惜,一切都是假设,在击破袁绍,平定北方后,曹操的野心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他相信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所以任谁说的都不听,(估计郭嘉在世,恐怕也难让曹操回头),因此才有这赤壁之战,距离天下一统功败垂成!!


百变历史秀


不掉书袋不搬运,烟雨江南侃历史。

首先,曹操的“子房”荀彧留守大本营许都了,没跟着来江东。曹操和荀彧的关系老铁了,只要曹操亲自帅兵出征就把老家托付给荀彧,征袁绍的时候是,擒吕布的时候是,打荆州的时候还是,“你办事,我放心”啊!

其次,随军的程昱和荀攸都看出来了,并且向曹操提出了意见:“我说丞相啊,俺俩咋看着那个贼眉鼠眼的庞统不地道呢?你说咱们要是听他的把船联到一块,人家要是拿火一烧咱们不都成了烤羊肉串了!想跑也没地跑啊!”曹操听了呵呵一笑说:“你俩还嫩啊!火攻这招俺老曹早想到了。你们咋不想想现在是啥季节?冬天啊!该刮啥风?西北风啊!小周和小亮就是想使用火攻还不是搬石头砸脚_自作自受吗?”程昱和荀攸一听也不敢再唧唧了,再唧唧小心扬州刺史刘馥的场。俩人只好一挤咕眼违心的说:“老大的智商杠杠的,小弟们服服帖帖的。”说完辞别而去,一边走一边心里琢磨:“这曹老大自从揍趴下袁绍,吕布,刘表是越来越气粗了。眼珠子长到脑瓜顶上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除了他俩还有一个人看出来了。那就是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不过人家徐庶可不向着曹操,也不说破。他只是偷偷的找到庞统,逼着庞统给自己长了个心眼,借着监视马腾,韩遂的由头自己撒丫子跑了。

这可苦了我们的曹丞相了。说话最管用的两个人一个在老家_荀彧。一个死了_郭嘉。另一个或许管用的人徐庶又和自己不是一条心。那俩看出点苗头的又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估计坚持也没用),只能“全聚德的鸭子_火上烤”呗!

所以,并不是人家干活的没看破,是你曹操骄傲自大听不进忠言啊!





烟雨江南1573


按照正史的记载,将战船连接起来是曹操自己干的事情,跟庞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既然是说庞统献的连环计,那我们就根据《三国演义》来分析一下。

赤壁之战中,庞统献连环计,除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识破之外,也已经被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和荀攸识破了。包括曹操自己也是思虑之后,才采用了链锁战船的方法。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程昱、荀攸、郭嘉、贾诩,其中郭嘉已经病故,荀彧和贾诩并没有随军出征,所以,这三人不在赤壁,跟他们的关系不大。

程昱和荀攸,作为曹营中,随曹操出征赤壁的两大谋士,其能力相比徐庶,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徐庶都看出来了,程昱和荀攸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曹操采纳了庞统的连环计之后,用铁索连了战船,并铺上了木板,让水寨有了“渡江如履平地”的效果。曹操一高兴,还专门召集了众谋士炫耀,意思就是说,你看,你们就想不出这种注意。

程昱马上就提醒曹操了,“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荀攸也立刻表示同意程昱的看法,“仲德之言甚是。”仲德就是程昱。可见程昱和荀攸已经预见到了,庞统的“连环计”是要用火攻。

这件事,其实曹操自己也看出来了,只是曹操认为当时是隆冬季节,刮的都是西北风,哪有东南风。如果是吴军放火,只能是自己烧了自己。所以,中了“连环计”是曹操力排众议的结果,曹军众谋臣将领也只能附和了。

曹操和周瑜对天时的预测,最终还是都不如诸葛亮。曹操是沾沾自喜,认为稳操胜券,大事可成;而周瑜因为风向问题,郁闷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而诸葛亮却故意装神弄鬼,巧借东风,成就了赤壁火攻曹营的胜利,诸葛亮真是个妖人呀。

顺便吐槽一下《三国演义》,曹军可是“八十三万人马”,“旱寨三百余里”,只是烧了水寨,如何烧的了旱寨三百里,曹操又何必败走华容道。吹牛吹太过,就显得太假了,太假了。


奕天读历史


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有名气的战役。赤壁之战也拉开了那时的序幕,天下三分。因为周瑜为难诸葛亮,也上演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美谈。

赤壁之战虽然曹操手下谋士,荀彧、程昱等不少,曹操号称百万雄师,但还是败了,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手下留情,恐怕曹操会命丧华容道。曹操兵败,不能识破庞统的小小连环计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打仗自古以来就讲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当时的背景是寒冬,曹军人马在江面上,受不了寒气,天时占不了先机。曹军队伍北方的兵士不擅长水战,地利上曹军不占先机。曹军队伍中大部分为冀州,益州降兵,难堪重用,在人和上,曹操不占先机。曹操败在天时地利人和上。

2,“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战争是一场博弈,拼的是智谋,当时东吴的孙权和刘备联手,他们联盟手下谋士智谋更胜曹操谋士一筹。

3,曹军的战船,全部连成一片,本就“投鼠忌器”,曹军战船是难攻,但也怕火,一船着火,其它船也难幸免。而孙刘联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曹军大败。

这些就是赤壁之战前期曹操有荀彧、程昱等谋士,却没有识别庞统连环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