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大智若愚的宋江靠什麼成爲梁山集團董事長的?

宋江,是小說《水滸傳》中塑造的經典形象,是梁山集團的董事長、首席ceo。

得到這個位置,宋江付出了很多心血。按理說,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比他優秀的比比皆是。如果給夠資格做老大的人也排個座次的話,恐怕宋江要排到地煞星裡面去了。就拿梁山集團的主營業務搶劫來說,宋江的武藝恐怕要倒數,他去搶別人?不被別人搶了就不錯了。五短身材,面黑身矮,其貌不揚,估計在拍攝電視劇的時候,宋江和武大郎的角色挑選是一起進行的,身材高點的演宋江,矮的就演武大郎。宋江的出身也只是普通的縣城公務員,比柴進、盧俊義等差的很遠。梁山集團中省部級高官、省管幹部不在少數,這麼一個在縣城裡享受副科級待遇的小吏實在是不起眼。

《水滸傳》中大智若愚的宋江靠什麼成為梁山集團董事長的?

但是恰恰是這個小吏,卻成了梁山集團的首腦,並且統帥群豪,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

宋江精於權謀,處事深沉,洞悉世故人情,這是他作為一個優秀的縣城公務員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他成功的基礎。但僅僅擁有這些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他還另外具有這三方面的能力:

1、胸懷寬廣大格局。這一點是當領導首要的素質。不能天天家長裡短、不能總是去爭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敢於打破瓶瓶罐罐。要有胸懷全局的能力和意識,比如一個公司的總經理,你應該乾點什麼?安排下屬檢查衛生嗎?天天節能降耗、挖潛增效嗎?這些事該不該幹,該幹,但不是你一個總經理董事長考慮的事。你考慮的事情應該是與生存和發展相關的,是政策性和方向性的。如果你這麼願意幹這些活,還不如去幹技術老總,這就是格局太小。宋江三個外號中的一個就是“及時雨”,就是你困難的時候想要啥就給你啥,不計代價和成本,就像久旱逢甘雨一樣,讓人打心眼裡舒服和服氣。宋江在未上山之前就在江湖上成名不是偶然的,是靠著扶危救困、救人於危難換來的。被逼上梁山雖然事出無奈,但宋江上山之前就已經開始整體佈局,策劃了“奪取集團領導權、帶領管理層接受招安、重回體制內”的“三步走”戰略,這胸懷全局的能力堪稱水滸第一人,軍師吳用正是看出這一點,才堅決倒戈脫離晁蓋集團而轉向宋江集團。

《水滸傳》中大智若愚的宋江靠什麼成為梁山集團董事長的?

2、禮賢下士義為先。宋江的一個外號叫做“孝義黑三郎”,自漢武帝設立舉孝廉制度起,孝義在對個人的人品評價中都是第一位的指標。宋江待人禮字為先義字為首,對下屬關心仁愛,體察入微,對因攻打梁山集團而被俘相投的朝廷將領好言相撫,並指派專人接其親人上山,免除其後顧之憂。在對待下屬工作上,管理有度寬嚴相濟,在第八十三回陳橋驛滴淚斬小卒中突出體現了宋江這一特點。而有些管理者要求員工凡事都要拍照片存檔簽字留存痕跡,把員工當賊防,突出顯示了對員工的不信任,這樣的企業有何活力可言?員工有何動力可言?

《水滸傳》中大智若愚的宋江靠什麼成為梁山集團董事長的?

3、知人善任用長處。這是管理者一個很優秀的品格,對比王倫和宋江就能鮮明的看出差距。王倫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戰略頭腦的領導者,他能看到梁山集團身處朝廷心腹要害地區,盲目發展必然導致朝廷關注加以剿滅,所以王倫董事長在位期間,特意控制了集團的規模和成長速度,並沒有盲目進行集團擴張。這是王倫很有遠見的地方,但是從對待林沖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並不識人,這也是王倫很致命的一個短板。宋江不同,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具有識人用人的本領,能夠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兇狠無情的、偷雞摸狗的、風流倜儻的,各有用處。在策劃朱仝上山、給朝廷傳遞盼望招安的信息時都有集中體現。

《水滸傳》中大智若愚的宋江靠什麼成為梁山集團董事長的?

宋江大智若愚,能成為梁山集團的首腦並不是偶然加機遇,而是他運籌帷幄、精心佈局的結果。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個人魅力,也是成為領導人必須具有的一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