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這些觀點你覺得對嗎?我是這麼認爲……

咪蒙的這些觀點你覺得對嗎?我是這麼認為……

她就是被很多人稱為“宇宙第一網紅”的咪蒙,爆款無數,粉絲成群。

有人喜歡咪蒙,有人討厭咪蒙!互聯網就是一個“愛憎分明”的江湖。但咪蒙也確實創造了很多優質爆款話題,這是掩蓋不了的。

這世界並非是非黑即白,在木木看來,不管是討厭咪蒙的人,還是喜歡的人,或是咪蒙自己,沒有什麼誰對誰錯,也不存那些所謂的鄙視鏈。

可能就是那句俗套的電影臺詞:如果不是天意弄人,我們本可以成為好朋友。

跳出這些無意義的爭論,最近,我看到了咪蒙的幾個觀點,覺得很不錯,也分享給大家。

咪蒙的這些觀點你覺得對嗎?我是這麼認為……

1

正常的事沒有吸引力,反常才是吸引點。

這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向思維”,就是要打破一些常態,提出反向的觀點,製造反差。

用戶對於一些平淡無奇的東西已經越來越沒有興趣和耐心,在老賊看來,不管是做營銷、運營、文案,還是做新媒體,這種逆向思維一定要培養。

說白了反常就是通過對用戶某個熟知的認知進行非常規(出乎意料)的角度闡述,形成與用戶預期的反差。

比如《如何管理你的老闆?》、《高薪都是玩出來的》、《好身材大多是睡出來的》、《我是從何從CEO一步步做到普通員工》等等。

這個時候,一個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角度,可能會顛覆用戶常規認知,從而引發用戶好奇,藉此有效的牽住用戶。

而且,這種反常是,不看你就不爽!

2

品牌要有亮點,一定要有槽點。

這個也是非常符合現在互聯網品牌發展趨勢的一個觀點。

這個時代,90後、95後乃至00後大軍日益成為各大品牌消費主力,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想通過品牌年輕化來獲得這個群體的喜愛,打動這一群年輕用戶。

年輕人喜歡什麼?

未必是大品牌,而是他們喜歡,他們認可的品牌。

這樣的品牌就像他們的朋友,可以交心,可以一起玩,可以一起哭,可以一起吐槽。這樣的品牌也並不是完美的,他們像一個完整的人一樣,有優點也有槽點,不再是過去品牌那樣每天都是樹立高高在上的形象。

當你有槽點的時候,更容易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咪蒙沒事就會調侃自己。(只要這個槽點與產品本質不衝突就ok)

3

要注重自我表達,也要考慮用戶需求。

表達觀點應該是一種媒體屬性,所有媒體都應該要自我表達。

特別是現在新媒體,大家都強調要有自己的個性,形成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自我表達,會得到一大批人的認可,最後匯聚越來越多有同樣價值觀的人。

但是,你做一個面向大眾的自媒體,除了自我風格的養成,還應該去考慮用戶的需求。

你看有很多大V整天我行我素,特別有個性,那是因為他想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也考慮好了他想要什麼樣的用戶以及對應的用戶需求。

不是用戶喜歡什麼我們就寫什麼,這就喪失了自我表達;但也不是我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更不是用戶越反感什麼我們就寫什麼。

一個做起來快樂、輕鬆、有黏性的自媒體,我覺得應該是需要不斷挖自我表達和掘用戶需求之間的交集。

4

第一時間、第一直覺想到的觀點不能寫。

這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反人性思維,跳出思維舒適區。

在咪蒙看來,新觀點沒有那麼神奇,發現新觀點的過程不過是一個一個拋棄舊觀點的過程。

那些你第一時間、第一直覺想到的觀點一定不能寫,因為所有人都能想到,因為得到這個觀點的過程太舒服了。

所以,這些你得拋棄掉,繼續想,跟自己較勁。

思考這件事,其實就是反人性的。思考很費力,它會消耗你大腦的資源,而人本身傾向於偷懶,往往也就和其他人觀點差不多了。

所以,你得進一步去探索,繼續想一個話題下用戶感興趣的是什麼,大家的角度都是什麼樣呢,還能從哪些角度去寫......

那些用戶不知道卻又想要知道的認知缺口有很多,除了第一時間、第一直覺能想到的,不妨再繼續!

如果你的一個觀點,用戶一看都知道了你將要表達的內容,那然後呢?

估計就是換下一條了。

欲要賣米飯,先製造飢餓感!

5

觀點不僅僅是觀點,更是引爆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文章喜歡一條一條的看評論。

甚至有人說:我看文章只看留言!

可以發現,大家對新的觀點,新的看法越來越有興趣,他們不喜歡那種千篇一律的東西,不喜歡沒有任何觀點的內容。而留言區,存在大量不一樣的觀點和洞察。

這個是很重要的,很多爆款文章,不是因為他們的文采好,也不是他們技巧有多強,而是他們有輸出自己的新觀點,有下功夫去挖掘生活的新洞察。

比如有很多永恆的共鳴話題,像重男輕女,直男癌、父愛母愛、仇富等等,大家一直都會非常感興趣的。

但是你總是那老三樣,寫不出新意,誰都會看膩,如果這樣的話題加入新的觀點和洞察,效果翻倍,而事實也是如此。

沒有觀點的文章,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太難!

6

內容要有單品思維。

相應的,針對每一篇文章,也要有單品思維。

首先,在一篇文章,不要試圖向讀者傳達非常多的關鍵點,一方面目標過於分散,另一方面讀者根本看不過來,也記不住。

最好,我們每篇文章跟產品一樣就集中1個“賣點”,把這個點突出放大。同時,和同行比比,這篇文章的差異化的點是什麼,優勢在哪裡,機會點在哪。

一旦確定一個點之後,我們就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

用一篇文章來完成這個目標這件事,做到極致。

所有的論證也好,案例也好,故事也好,數據也好,配圖也好,排版也好,目的都應該是更好的完成這個目標,讓你想傳達的這個信息越來越清晰。

7

任何一個好產品都是聰明人用笨工夫做出來的。

這個觀點我是無比認同的,很多人就是喜歡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看得多執行得少應該是所有行業的通病,但互聯網行業尤為突出,因為互聯網裡信息太多,根本看不完,也聽不完。

其實說白了,這也是由於沒有目標和浮躁引起的,沒有目標當然就什麼都看,而恰恰又是因為浮躁,所以在不斷的看,不斷的找有沒有新方法新捷徑,真正去執行去操作去堅持的時間卻很少。

互聯網確實一個金礦,但也沒有多少快捷可以走,如果你堅持不下來,週而復始的想找到捷徑,想簡簡單單的就賺錢,那還是規規矩矩是去買彩票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旦你躬行了,就是一個字——幹!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更多幹貨關注就能免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