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 UED 總監:突破設計邊界,網際網路變革倖存之道

美團點評 UED 總監崔穎韌(下文簡稱崔校長)認為:曾經設計師僅靠一技之長就能在行業內生存,但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如今,人工智能的設計水平都可以達到設計助理的級別。在互聯網變革下,設計師只有不設限,擴展自己的價值空間,才能在這場持久戰中成為最後的贏家。

美团点评 UED 总监:突破设计边界,互联网变革幸存之道

一、設計師的現狀

1. 設計師已經開始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8年緊跟2017,是人工智能重點發力的一年,關於“人工智能會完全取代設計師”的話語層出不窮,很多從業者倍感危機。

崔校長表示,AI 時代是真的來了,設計師也開始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現在,很多負責垂直業務的運營設計師已經參與到智能體系建設中,建設素材庫、設定配色、排版規則和標準,幫助訓練AI等。

甚至美團點評也開發了可以做 Banner 的智能設計系統,不光可以做 Banner,今年內還可以自動生成活動主頁和簡單 H5 頁面,而且是多品類覆蓋,包括餐飲、休娛、麗人等。

相應的,設計部門原先計劃申請的運營設計師人數就減少,甚至不新增了。

儘管 AI 的強勢衝擊很嚇人,但是設計師工作中,例如設計師對對目標受眾的理解,現階段是沒有機器可以替代的,頂尖設計師的專業技能在衝擊之下,反而會更加突出、顯眼。

2. 國內設計師普遍話語權不高

在國外,很多優秀的公司都是設計驅動,而國內設計師普遍話語權不高。

針對這個現象,崔校長認為,實際上國外很多“設計驅動”的公司,本質上是 CEO 驅動,有一個重視用戶體驗的 CEO,那麼全公司做事都會重視用戶體驗。實質上是CEO在驅動,設計僅僅是執行。

而在國內,行業環境沒有那麼舒服,特別是偏傳統的公司,高管層對用戶體驗的價值認知非常弱,所以才會有設計師話語權低的問題。

美团点评 UED 总监:突破设计边界,互联网变革幸存之道

如果要解決這個“歷史難題”:

  • 首先,設計團隊本身要對用戶體驗有清晰正確的認識,不能唯設計、唯用戶體驗論;
  • 然後,通過專業手段,既保障了用戶體驗,又良好的解決了商業問題,

那麼一定是可以在業務團隊那邊贏得認可的。

美团点评 UED 总监:突破设计边界,互联网变革幸存之道

有了實際案例證明價值,下一步就可以做一些跨團隊的用戶體驗概念普及,去提供相關的認知度。

美團點評是一個高管層很重視用戶體驗的公司。在美團點評,用戶體驗部的價值是可以得到足夠認可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依然會努力拓展自己的價值空間,會突破邊界,比如說交互設計師會做一些用戶研究和產品分析相關的事情。

項目產品 Leader 只需提供一個產品目標,而在“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五個層面的分析研究和輸出工作,交互設計師都可以完成,產出一個完整的項目提案報告。

由此可見,設計工作者只要有實際案例證明價值,得到 Leader 的認可,加上持之以恆的拓展自身價值,提高自身話語權不是問題。

3. 對產品設計的認識還停留在圖形界面

很多剛工作的設計師擺脫不了專業的束縛,認為設計只是圖形的搭建,沒有更多思考。

對此,工作經驗豐富,且閱人無數的崔校長表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在社會化精細分工的時代,設計師從專業入手,自然而然地,一開始認知會侷限在圖形界面上。隨著專業級別的提升,會擴大認知範疇,看到界面之外的東西。這是基本規律,沒有捷徑。

古語說: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設計師應該有意識去突破邊界,這是正確的方向。現實中有很多人無法突破瓶頸,往往是拒絕突破邊界,思維的侷限導致了個人價值的侷限。

4. 設計的好壞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

大家都知道,設計是有好壞之分的,但卻不一定清楚這個評判好壞的標準。

崔校長認為,設計師沒有一個絕對標準來評判好壞的。

在商業團體中,一切資源投入都是為了達成商業目的,所以能幫助達成這個目的的設計就是好設計,這是一個評判標準。而具體的標準,根據團隊的商業目的差異,有很大區別。

在商業團體中,用戶體驗是實現商業目的的一種手段,脫離商業目的,講純粹的用戶體驗就是耍流氓。

只有擺正了這個認識,在職場中就更容易獲得成功。

二、設計師的突破

1. 保障用戶體驗是第一標準

現在,很多人都在倡導,設計規範化、組件化,這種趨勢是有利有弊的。

針對這個趨勢,崔校長建議,不能唯規範唯組件論。雖然規範化、組件化這類比較基本的設計增效手段,可以明顯提升基層效率和基礎質量,但是規範和組件只能保障底線,無法拉高設計質量的上限。

比如有的設計師會跟產品說,我們的規範如此,所以只能這麼設計,這是錯的,規範不是一刀切的標準,保障用戶體驗才是第一標準。

該用規範組件的時候就用,如果場景上不適用也不能硬用。

2. 用戶體驗設計,不僅僅要把界面做好看

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要有把界面做美觀的能力。

除此之外,崔校長還說:

“界面好看是最表層的設計體現,真正的用戶體驗遠不止於此。”

《用戶體驗的要素》所描述的“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五個要素,要做到都充分、專業、邏輯連貫,最終才能獲得一個在線產品的良好用戶體驗。

在構建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時,更重要的是表現層背後的商業體系、產品目標、用戶心智模型,對設計依據做充分的研究和挖掘才是根本。

3. 方法論為主導,找靈感

遭遇設計瓶頸時,找靈感也是有技巧的,有一部分設計師,憑空想靈感,這是低效的。

崔校長建議,以方法論為主導,找靈感。

崔校長說: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應該以理性思維為主導,去定義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以 Idea 導向,也就是通過試錯來驗證有效 Idea,這跟碰運氣差不多,效率非常低下。”

在美團點評上海用戶體驗部的設計路徑中,總體是以方法論來主導,僅在方案的表現層,會運用頭腦風暴和素材蒐集的方式幫助激發靈感、發散方案。

4. 注重自身和團隊的共同成長

在學習、成長上,每個工作者都更注重自我的成長,這是必然的,設計師也不例外。

但工作究其根本,是自我成長、團隊成長、產品成長的結合,優秀的團隊一定都是非常注重這三方面成長的,美團點評也是如此。

崔校長說,美團點評有涵蓋各個專業的互聯網+大學,在設計方面設有設計學院,沉澱了很全很豐富的方法論和案例,同時公司還有覆盤文化,大家會從每次的項目實踐中,總結經驗、獲得知識。

崔校長建議,設計師應該嘗試“跨界”,個人能在其中飛速成長,這是經驗之談。

校長本人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做過產品經理,最後在設計領域深耕。

這樣的綜合角色幫助他更宏觀、更完整地去看產品體驗搭建的過程;能夠更好的理解上游產品角色到底關心什麼,下游開發角色需要什麼;能夠更好的跟相關角色溝通,並讓設計發揮更大的價值。

所以設計師不僅要注重外部學習環境,還要注重自身的跨界、不斷拓寬邊界,自身和團隊共同成長,這對你職業生涯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

5. 優秀的設計團隊不能沒有管理者

設計不是單打獨鬥。

一個優秀的團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對團隊進步起著關鍵性作用的管理者應該是怎樣的呢?

對此,崔校長認為,優秀的設計團隊在團隊建設上,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專業體系、紮實的人才梯隊,在結果上要有優秀的產品案例。

作為 Leader :

  • 首先,要專業過硬、學習能力強、格局大;
  • 然後,要賦能團隊,用你的決策力賦能,給團隊判斷正確的方向,不走錯路;
  • 用專業能力賦能,指導團隊提升專業高度;
  • 用協調能力賦能,讓團隊運作更高效。

剛剛成為 leader 的同學,可能會不適應與設計師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對此,崔校長建議,此時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思維轉換。思維轉換首先需要明確三個角色,崔校長總結為“三位一體管理模型”,分別是教練、裁判、經理,這三者缺一不可。

  • 在項目過程中,要發揮教練角色,進行專業指導,保障設計輸出質量,如果教練角色缺失,設計質量難以提高,設計師成長難。
  • 在評審和決策的時候,要發揮裁判角色,給出明確的結論,承擔決策責任,如果裁判角色缺失,容易變成甩鍋俠,把自己的責任丟給基層設計師,設計質量容易失控,也會導致設計師壓力過大,產生流失。
  • 最後是經理角色,去思考團隊建設,去選擇團隊需要的設計師,對設計師的績效進行判斷,識別出哪些應該重點培養,哪些應該淘汰換血。經理角色缺失會導致吃大鍋飯的局面,團隊能力止步不前,陷於平庸化。

6. 保持高效溝通

溝通,在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中佔了不小的比例。

跟團隊同事進行合理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工作效率,專注設計質量,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設計本身上。

對此,美團點評崔校長很有發言權。

美團點評上海用戶體驗部現在有100多位設計師,對接的產品經理在500人以上,對接的程序員在1000人以上,而且上下游部門都是分散的。

產品部門和研發部門都是多個的,不像 UED ,只有一個部門統一管理,那麼溝通方面確實有很大的難度。

崔校長表示,為了團隊溝通更高效,美團點評內部要求 Leader 跟相關部門的 Leader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保障信息通暢;然後,用設計流程規範,來要求設計師跟自己的上下游對接方充分溝通;最後,團隊風格上推動設計師走出去,深入上下游討論和協作,跟進產品討論會,多到開發位置上確認實現的細節。

崔校長還分享了一個關於溝通的小故事:

在搬了辦公區之後,產品的座位離設計師只有一個過道之隔,於是設計師開始有了一些“小煩惱”。產品經理一有問題就隨時找設計師討論,設計師的工作總被打斷,卻不太好意思拒絕產品。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說明產品跟設計師之間溝通非常緊密,而且很信任設計師的專業度,能夠一起有效地解決問題。

這個場景在團隊內部時有發生,這個“煩惱”對設計師而言,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對此,崔校長建議設計師要做好時間管理,掌握好溝通的時間安排,不能影響了總體的設計效率。

三、總結

設計不設限,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思考的方向。

只有自己不甘現狀,勇敢突破,才能以更高的速度進步,才能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甚至未來,成為最後的贏家。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