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伍圓銀票》請賞析

光緒三十四年伍圓銀票

規格:寬:7881mm 長:13945mm

古代的銀票發行和中國的紙幣發行歷史有關。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朝以使用紙幣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幣。清初不印製紙幣,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複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咸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幣,仍行銅錢。

清朝末年,清王朝經濟困難,國庫空虛,為籌措軍需費用,不得不一改長達二百年不印發銀票的初衷,於咸豐三年印製了清王朝建立以來的首種銀票戶部官票。此次發行的戶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五種。票面正中上方用滿、漢兩種文字額書,戶部官票;四字。中書,準二兩平足色銀壹兩。票面下方有註文楷書;戶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並準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罪不貨。戶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場流通中依次簽字花押。

清代發行的銀票品種複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白銀)、銀元票(可兌換銀元)四種。發行銀票開始有庫銀準備金、鈔本來憑證。清代的銀票,除政府印發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之外,清末官私銀錢行號和私營銀錢店也在印發鈔票。其中私營銀錢店又有錢莊、錢鋪、錢店、銀號等多種稱謂,是一種地方性的金融行業。其業務主要是兌換銀錢和印發錢票銀票。起著配合制錢和紋銀、發揮支付手段的作用。私人錢莊印發的銀錢票,印刷質量簡單粗糙,票面金額數字多用手書寫,缺乏必要的防偽措施,使得當時的幣制更加混亂。大清銀票本為中國古代清朝時期用於流通的銀票,這種銀票有輕巧便攜的好處,解決了銀子金子等貨幣不便大量攜帶的困難,因此被廣為使用。銀票的使用在中國始於宋朝,最早出現在當時的四川地區,被稱為“銀票”,但那時銀票還不太規範。到了清朝,銀票的使用規範起來,被廣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

《光緒三十四年伍圓銀票》請賞析

《光緒三十四年伍圓銀票》請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