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兩防要求《 防滲漏、防開裂》 重點控制》

1.1.1 常見地面下沉部位

1 無地下室建築:室內、外地面下沉。

2 有地下室建築:地下室外圍散水、道路、園林地面下沉。

3 路面、路面管井蓋下沉。

1.1.2 常見地面下沉開裂產生原因

1 無地下室建築:室內外回填土均採用機械回填,一次性完成。沒有按照設計要求分層夯實,且

壓實密度未達到 0.94。

2 有地下室建築:地下室外牆邊坡均採用機械回填,一次性完成。沒有按照設計要求分層夯實,

且壓實密度未達到 0.94。

3 路面或井蓋下沉:路基基層碾壓密度和抗壓強度不夠;水泥砂穩定層厚度不夠或壓實密度不夠;

井蓋安裝構造不合理所致。

1.1.3 施工控制要點

1 無地下室建築

1)地基回填土在 2m 以上的場地,須先對該地基進行強夯或其它措施處理後,方可進行基礎(樁

基或天然基礎)工程施工。

2)若該地基軟弱,且地基回填土較深(2m 以上),且不便於強夯等措施對地基回填土進行密

度改造,建議在初步設計階段與設計院商量,首層增設鋼筋砼梁板結構。

3)若該地基為原土結構,回填土在 2m 以內,可採用分層夯實方案。或室內外回填土選用石碴、

砂卵石、無有機物的建築碎碴、含砂量較高的回填土等,通過機械夯或水夯等方式達到設計回填土

壓實密度要求。

2 有地下室建築

1)邊坡回填土必須層層壓實(每層厚度小於 500mm)。可採用吊錘夯實法或機械夯實法。

2)邊坡回填土可選擇石碴、砂卵石、無有機物的建築碎碴、含砂量較高的回填土等。通過吊

錘夯、機械夯或水夯等方式達到設計回填土壓實密度要求。

3)邊坡外回填前,若有深埋的化糞池,應先施工完成後再回填土。

4)邊坡回填土完成後,要用壓路機壓實,再開挖安裝室外給排水電氣管網。

1.1.4 路面及路面管井下沉

1 路基施工控制要點:

路基施工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 JTG F10-2006》進行。

2 路基處理:

填築路基之前應清除地表的腐殖土、植被及其他建築垃圾。若遇特殊地基, 應及時與設計聯繫確定

處理方案,如軟土需進行換填或攪拌樁等處理,改善地基結構,提高地基密度。常用軟弱地基處理方法:

1)遇魚塘、水溝,抽水後發現土質為淤泥,且含水量大,不易晾曬,若厚度為 2m 以內,且易

於清除時,應全部挖除,再以普通土進行路基填築。

2)若淤泥厚度在 2m 以上且清除困難,抽水後拋石至淤泥頂面,再鋪設 100m 厚的碎石,然後

再以普通土填築碎石層以上路基。

3)填方路基:

①填方路段回填土方之前,必須把表面耕植土、腐殖土挖除,回填土路基要求分層攤鋪壓實,

每層松鋪厚度為 300~500mm。路基壓實後,方可鋪設石碴墊層。

②遇高填方路段因無法分層碾壓時,建議採用分層強夯或重錘夯實等方法,令路基壓實密度達

到設計要求。

4)挖方路基:

若原狀土較密實,按路基要求壓實後可不設石碴墊層,直接鋪水泥穩定基層。

3 路基施工:

1)嚴格按照公路道路路面基層、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瀝青路面技術規範施工:

①水泥穩定層:水泥和砂的配合比要準確;厚度要足夠;碾壓要密實

②路面砼強度、振搗密度、排水坡度、養護、每段伸縮縫間長度、切割時間、深度都必須符合

路面施工相關規範要求。若為瀝表面層,砼面做拉毛面。

2)瀝青砼路面防開裂、起皮、返砂施工控制要點:

①施工前,應先清掃、沖洗攤鋪面,施工時保證攤鋪面的乾燥、清潔、無鬆散的石料、塵土及

雜質等。經鑿毛、修補破損的混凝土板,清理混凝土路面板塊接縫並重新填補填縫料,再

灑一層瀝青(粘層),然後進行瀝青混凝土攤鋪。噴油前一定要對路沿石進行保護(如薄

膜保護),嚴禁汙染。

②路面瀝青砼鋪設:要求瀝青砼溫度級配合理、厚度均勻、路面平整、碾壓密實、排水暢通。

1)路基壓實並驗收合格後,方能開槽進行管線、雨水管、雨水井施工。雨水管及管線敷設完

成、路上雨汙水井砌築完成後,四周應回填河沙、石粉等易密實的材料,並用水夯震動等方法使之

密實。

2)井蓋下沉主要原因:是將雨水井蓋直接安裝在磚砌雨水井頂上,當車輪在雨水井蓋上局部

碾壓時,由於局部應力較大且受力不均,井蓋下磚砌體局部承壓力不足,造成井蓋下磚砌體壓碎下

沉。

3)施工有效控制辦法: 在澆築砼路基時,在磚砌管井(內徑)支模,與管井頂部同時澆築,

且與路面砼同厚,另加 Φ 12@ @ 100 (內徑間距),長 m 500mm 鋼筋網片,於井周邊砼中部偏上即可。

5 各項目道路施工,應嚴格按照該項目市政道路施工圖中道路構造要求施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