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推翻了恒星形成理论!

5月1日(UPI)——天文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恒星的大小与恒星形成的尘埃和气体质量之间的可靠而一致的关系,但是新的研究却推翻了这一些恒星形成理论的假设。

新的研究推翻了恒星形成理论!

对银河系的调查揭示了初期恒星核的大小和质量与成熟恒星的大小和质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天文学家还发现了银河系中恒星质量的持续分布——一个钟形曲线,极其微小且质量非常大的恒星是很稀有的,而太阳的大小和质量的恒星最常见。

然而,科学家们并不确定,这些常量在其他恒星产房区也是相同的。新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新的研究推翻了恒星形成理论!

当研究人员用阿尔玛望远镜观测一个遥远的恒星形成区域,名为W43-MM1,位于18000光年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个与银河系非常不同的恒星质量分布模式。

在银河系中,质量比太阳稍小的恒星是很常见的。在W43-MM1,他们却是罕见的。W43-MM1还拥有大量非常大的恒星,这些恒星在银河系中并不常见。

新的研究推翻了恒星形成理论!

本周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新发现表明,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控制恒星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论并不普遍适用。

威尔士卡迪夫大学的天文学家肯尼斯·马什在一份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研究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并引发了人们对恒星形成核和恒星质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质疑。”

新的研究推翻了恒星形成理论!

马什说:“因此,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有关恒星诞生的复杂过程的计算。”“一个核心进入恒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物理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研究结果应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