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麟趾呈祥,一阳初复;
螽斯衍庆,五世其昌。

王莽的绝后与他本人的横死,证明这哥们恐怕真不是什么好人。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一)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这段有名的开场白来自古龙经典《多情剑客无情剑》。甫一读之,肃杀苍凉之气便扑面而来,真感人情如纸,世情如霜。

由此想起,用来形容王莽真是极好。

王莽对富贵荣华的恋栈、对九五至尊的渴望,当然是“多情”的,然而他在杀自己的儿子时,其无情之处却又令人不解。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如他的改制带着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而出土的文物如第一张图片中的游标卡尺,跟如今商店里的实物逼肖。

以当今穿越小说为例,主角无不是厚黑学的天才、为了一己前程宁可洪水滔天的主儿,王莽若是照着这样的模板批量生产的主角之一,休说杀三个儿子,便连六个一起杀了(王莽有子六人,嫡出四,杀之者三,庶出二,逃过毒手),再顺带杀完刘氏皇族,杀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寻常之事。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二)

不扯淡了,所谓穿越者和位面之子云云,毕竟只是一个玩笑。

事实上王莽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甚浓的书呆子,他的改制与其说是超前,不如说是复古。

而复盘他的人生轨迹来看,恐怕确实有着罕见的聪明。

比如未发迹时,王家子弟大多声色犬马,偏他俭朴孝顺、恭谦下士,这是什么?这是差异化竞争!

果然很快,他便声名鹊起,入朝为官。

王宇,长子,因“吕宽之狱”受株连,毒酒赐死;

王获,次子,因杀死家中奴婢而被逼令自杀,因此事,赋闲的王莽再获起用;

王临,四子,因私通王莽禁脔,事泄,阴谋篡位,赐死不从,自杀。

另有两子病死,一子被赤眉军抓住处死。

至此,六子皆殁。

应该说,冥冥中自有天意,如果真是行善积德之人,天意也一定不会使他绝后。所谓“螽斯衍庆,五世其昌”,又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王莽不但绝后,其本人的头颅也成了历代皇家收藏,单从迷信角度来说,他所受到的报应也不是好人该给受的。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三)

王莽本人是个大儒,自然是读过《春秋繁露》的。

董仲舒使此书致汉武,而皇帝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见其时流行的儒家学说是极度排外的王霸之学、大一统之学。王霸学说的典型特征就是“大道之下皆蝼蚁”,那些大儒们为了求得自己心中的道,至亲亦可杀。

柏杨对王莽的评价非常之高:“王莽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并将王莽的道德拔高到前无古人的境界,说:“他要获得更大权力,使他能够把儒家学说在政治上一一实践,缔造一个理想的快乐世界。他认为古代社会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后来,互相争夺,遂发生不平等现象……”

胡适之先生也曾为其翻案。

然而这些翻案不但读者不愿相信,便连鬼神也不大懂王莽的乌托邦,才让他接受了中国历史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待遇。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我的意见是:

王莽杀子之举是他本人在儒学上走到了一个极端,虽不近人情,但结合他篡汉后一系列脱离了社会现实的改革来看,可以理解;

而以今日之价值观目之,虎毒尚且不食子,无论他的作为有多少解释,也只是畜生罢了!

看王莽杀其三子,感受穿越者对位面众生的无情漠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