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國家發改委第四期“215經濟茶座”在美方加徵關稅、中方迅疾反擊後第一時間召開,深入探討“中美經貿摩擦:怎麼看,怎麼辦?”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7月6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第四期“215經濟茶座”在美方加徵關稅、中方迅疾反擊後第一時間召開,深入探討“中美經貿摩擦:怎麼看,怎麼辦?”。圖為會場。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雖然中方之前做了很多真誠、積極的化解摩擦的努力,但要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美國東部時間7月6日00:01,美國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我國第一時間實施了反制措施:北京時間7月6日12:01,中國對同等規模美國產品加徵25%進口關稅。

一系列重大關切隨之而來:中美經貿摩擦對兩國有什麼影響,對世界經濟帶來什麼,其後續走勢如何,中國可以採取何種措施……

茶座由中國改革報社副社長、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主持。此次請來的五位專家學者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楊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嚴鵬程,財金司司長陳洪宛,綜合司副司長袁達,政研室副主任孫濤、孟瑋等也參加了討論。

該來的總會來

需做好長遠準備

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這一加徵關稅措施,以及隨後有可能出現的後續動作,有怎樣的內在邏輯,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與會專家們較為一致的判斷是:對中國而言,貿易戰不由我發起,我們是被迫反擊;目前看影響有限、可控,但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畢吉耀認為,中國發展很快,美國認為它在過去的規則體系中吃虧了,所以摩擦不可避免。這個問題具有長期性,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特朗普背後邏輯很清楚,對內是給企業繼續減稅;對外是加關稅,一是通過關稅使產業往回走,把企業吸引回去,二是對穩定財政收入也有好處。這是特朗普的考慮。”

趙昌文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可能是持久戰,或許會伴隨著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整個進程。一定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同時也要配足科學精準的戰略戰術安排。

“中美貿易之爭,政治上它弱我強,經濟上它強我弱,道義上它寡助我多助。”趙昌文說。

關於對我國的影響,趙昌文表示,目前來看,對GDP增長和就業影響有限,是可控的。

楊健則認為,美國認為自己在現有規則體系下“吃虧”的想法是很荒唐的。雖然看貨物貿易,美國對中國是逆差,但服務貿易美國對中國是順差,而且在貨物貿易逆差的計算方法上兩國也有很大不同。而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使用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環境的消耗在中國,優質商品回到美國銷售。況且,從美國經濟數據看,當前經貿格局並沒有影響美國發展。

對於中國採取的反制措施,趙昌文認為,中方應精準反制、科學反制,要有理有利有節。雷達認為,反制是必要的,而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對國內受到美方加徵關稅影響的企業採取適當的救濟措施。

在具體反制方式上,專家普遍認為,“對等”的方式有很多,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中方可酌情采取多種“對等”反制措施。

任憑風吹浪打

首要練好內功

不懼外部干擾,保持戰略定力。楊禹一開場就提出了這個判斷。與會者在這一點上有充分共鳴。

畢吉耀認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經貿環境。因此,在經貿摩擦中要保持冷靜,著眼於長遠目標,努力維護和營造有利於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

趙昌文表示,不要因為中美經貿摩擦的發生而亂了方寸、亂了政策。定下來的政策,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比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但方向是不能變的。

與會者普遍認為,在風吹浪打面前,首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練好內功。要按照既定路線走,對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資本市場強監管等,都要有條不紊地推進,系統性風險要盯緊。同時,要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保證充分就業。更要紮紮實實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穩定投資者的預期。

順勢而為

面向未來謀轉型

面對中美經貿摩擦,不僅要著眼當下,更要謀劃長遠。

張燕生說,當前中國要著力解決三個短板:一是如何把高儲蓄率轉化為高效率投資,防控金融風險;二是突破技術短板,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三是推動體制機制法治化市場化規範化,形成靈活、彈性、可預期的現代化制度體系。

“保持戰略定力,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堅持改革開放大方向、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公平競爭、防控金融風險,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把貿易戰轉化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趙昌文說。

結合自身所處的數字經濟行業,楊健表示,中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考慮美國發起貿易戰對高技術領域的影響。同時,由於美國是技術輸出國,對技術的限制必然會引起全球產業鏈的重塑。

楊健表示,從數字經濟行業看,全球範圍內,中美處於領先位置,但是要看到,中國存在一些短板,特別是在核心技術和硬件領域。美國已採取或揚言擬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瞄準了技術含量很高、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領域。比如,限制中國對美國技術公司投資,限制涉及芯片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中方人員到美國交流,對技術、數字等領域的人才採取限制措施。

著眼未來,多位與會者著重提到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家認為,中國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上一直在做努力,成效明顯。中國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創新大國。楊健特別提出,要進一步制定並落實好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

與會者一致認為,中國為避免貿易戰已拿出了最大誠意,但美國仍一意孤行發起貿易戰,註定失道寡助。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心應對貿易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衝擊。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在下降,內需的貢獻率在上升,韌性在增強,完全可以從容應對。

主持人楊禹在這期“215經濟茶座”進行到尾聲時,總結概括了三個“氣”——一是正氣,中方堅決反對貿易霸凌主義;二是底氣,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堅實的國力;三是靜氣,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地走好改革開放之路。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徐贇)

本 期 專 家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楊健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

保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