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孩子放假在家,可家长工作无暇看护,因此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危险情况。一丁点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成为全家的痛。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暑期儿童走失迷路易发

每年暑期往往是儿童迷路、走失事件的高发期,因为这段时间容易成为监护的“真空期”。家长们不妨先做个小测试,看看您的孩子是否属于容易走丢的类型:

小测试

● 你是否给孩子讲过如果找不到妈妈该怎么办?(是/否)

● 出门前你是否经常提醒孩子,一旦与大人走散,必须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跑?(是/否)

● 你是否教孩子辨认警察、保安或工作人员的特征?(是/否)

● 孩子是否能清楚说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是/否)

● 孩子是否知道找不到爸爸妈妈时应该找什么人帮忙寻找?(是/否)

● 孩子是否知道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不能吃,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是/否)

● 你们平时是否和孩子一起看过防走丢的绘本、动画或视频?(是/否)

● 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如果人多,你是否会拉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抱起来?(是/否)

● 带孩子去商场、超市时,你是否叮嘱孩子紧跟着大人,不能随便乱跑?(是/否)

● 你们是否在孩子的口袋里放一张有你们联系方式的纸条或使用防走丢装置?(是/否)

评分说明:每题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

如果得分为0-3分:你们要提高警惕了,孩子走丢的概率很大,改进吧!

如果得分为4-7分: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是还不够,加油!

如果得分为8分以上:说明你们做得不错,对孩子的保护比较到位!

有的儿童因厌学离家出走、有的儿童因贪玩迷路,年龄大致都在7岁到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数有自主行走的能力和意识,却又不一定有独自回家的能力,心智还不成熟,离家出走、玩着玩着就迷路……都是走失的原因。而暑假由于孩子放假,多数家长却依然在上班,更加加剧了孩子走失的风险!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提醒: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将必要的预防知识告诉孩子非常有必要!

如何预防孩子走失:

让小孩学会拨打110

家长应教会孩子在走失后拨打110向警方求助;同时站在原地等待父母找寻或警方救助,而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对于其他救助途径,应待相关政府部门、权威机构长期研究论证,证明其行之有效后,再教授给小孩。千万不能轻信那些网传的、未经科学验证的方式方法,以免弄巧成拙。

亲子间设定“亲子密码”

除了假冒熟人诱导、送礼物物质利诱外,骗子还会利用小朋友喜欢可爱的小动物以及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诱惑他们,譬如请孩子帮忙带路、帮忙照顾萌宠等,甚至还会利用孩子天生爱玩的性格,利用一些手机游戏、iPad等把小孩带走。

家长可以与孩子之间设定一个“亲子密码”,这个亲子密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昵称。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假如陌生人以孩子父母的朋友或亲属的名义想将其带走,孩子要先问其密码,如果陌生人回答不出,孩子应尽快想办法脱身,但是“亲子密码”也要时常换。

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放上联系方式

对未成年幼童一定要尽到认真看管的责任,不能疏忽大意。最好在一些年幼的孩子身上放张写上家庭住址或家长联系方式的纸条,以便万一发生走失情况时,可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尽量别把小孩单独留在家里,外出时确保他们始终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

教孩子对陌生人说“不”

对于陌生人,无论对方用什么东西诱惑,小孩都必须坚定摇头,也不要跟他们交谈,不要说出家里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从小要教给孩子的知识。让孩子牢牢记住父母电话、住址和工作单位全称,并教小朋友学会报警,有需要时找穿制服的人帮忙,教会小孩辨别方向。

一旦有紧急情况或遇到危险,孩子就会拨通号码找到爸妈或警察。平时,家长和孩子可按防拐骗课上的“遇上陌生人”场景,分饰角色,再一起分析当中的细节和要点,让孩子学会理解这些状况。

不可以强硬、过激的方式要求孩子:

同时,暑期也是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的高发期。大约40%的青少年出走是因为家庭原因,包括与家人闹矛盾或“小候鸟”出门找爸妈等等。另有近30%的青少年出走是因为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告而别去见网友。剩下30%的青少年出走原因中则以“辍学打工,想看看世界”居多。

这些出走的孩子有很多共性,他们处于青春期,思想单纯,情绪易激动,冲动之下不计后果,往往会无意识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家长在日常沟通中,不可以强硬、过激的方式要求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令孩子萌生出走的念头,要与孩子定时建立平等的沟通方式,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

注意野泳溺亡事故

  • 陕西渭南3男孩野泳2人死亡

6月22日,陕西渭南3名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一村里灌溉主渠中野泳。由于渠深水急,下水的3名学生中,2人溺亡。而在距离他们下水点不远的地方,就竖立着“渠深水急 严禁游泳”的标识。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 陕西西安12岁男孩野泳溺亡

7月2日,陕西西安一12岁男孩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涝河河道上野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而在河道两侧,竖立着“水深危险 严禁下河”的警示牌。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提醒:

溺水已成为导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溺水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即溺水儿童被打捞上岸开始算起的最初四分钟,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呼吸、脉搏和心跳评估生命体征。如果有呼吸,需清理孩子口鼻中的异物和水后,观察生命体征。不要过度拍打或倒挂控水,否则可能引发呕吐,导致窒息。如果没呼吸,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 两个手掌叠加,按压胸骨中下部,肩关节和肘关节要在一条直线上;
  • 抬下颌,捏鼻子,进行通气,时间一秒以上。通气时看胸廓起伏与否;
  • 胸外按压30次后通气1次,连续交替2次,如脉搏呼吸没恢复,就继续进行。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儿童被卡事故频发

  • 7月25日,贵州思南一小男孩在父母外出工作后,独自在家玩耍时捡到了一个带孔的小钢片,将手指伸进后被卡。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 7月24日,广西来宾一商场内,一名男孩玩耍时右手被电梯卡住。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 7月23日,湖北孝感一家快递公司内,一名8岁的男孩在玩耍时,不慎将手臂卡在快递货品传送带内。
暑期安全不“放假”!危险如何避免?家长必看!

提醒:

暑假期间,要照看好小孩,一旦发生被卡之类的危险,一定要及时报警,如果被卡时间过长,将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注意室内安全威胁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家比在外面安全,其实家里也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和隐形“杀手”,比如高空坠落、硬物刺伤、药物中毒等,这些大多是由于家长忽视,儿童缺少成年人监护造成的。因此,国际惯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在家。建议家长把这句话作为警示,时常提醒自己,以免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成为事故的“导火索”。

提醒:

  • 家长要叮嘱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果家里有大人,让大人来开门。如果家里没人,则坚决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 家长要注意不在窗台附近放置桌椅,避免孩子玩耍时不慎坠落;
  • 家中的小部件应放置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避免误吞窒息身亡;
  • 一旦发生触电、烫伤等意外,家长一定不能惊慌,要妥善处理。例如,小面积烫伤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面进行降温处理,最简单办法就是用清水冲洗,如果面积较大,一定要在脱离热源的基础上尽快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