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文 | 贾潇

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智能化建设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圆桌论坛。闫昭 摄

7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指导,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正义网联合主办的智慧检务系列沙龙第11场在北京举行。各地检察机关代表、部分高校专家学者以及科技企业界代表围绕“以办案为中心 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进行研讨和交流。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发言。闫昭 摄

“人工智能和法律的结合具有非常大的话语空间,必须具体化。”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在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分为当下正在使用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的产品和方式,如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强人工智能。从今天的展览上来看,很多方面产品研发还是以一种数据检索为基础,有了这样的数据,才能体现出智能化的一种可能。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伟发言。闫昭 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伟对司法实践中科技对司法的帮助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科技对司法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拓展办案空间、便利办案、规范办案,提升办案效果,但科技应用司法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360企业安全集团合伙人吴俣表示,数据安全性是容易忽视的问题,数据存储、利用、使用、分发过程中,如何宏观把控权限和认证,是整个大数据平台更好支撑业务非常关键的环节。

用数据检察来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

司法工作

检察机关如何深化智能化建设?7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智慧检务第11场沙龙上,江苏省检察院和贵州省检察院的参会代表就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贵州是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也是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如何把以司法体制改革为核心体制创新和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成为推动我们检察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贵州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承志介绍,从2016年6月开始贵州检察机关已经对此进行了两年的探索和尝试。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贵州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承志发言。闫昭 摄

科技强检不只是一句口号,贵州检察机关在做数据分析和服务、检务管理、检察决策支持的同时,围绕数字检察,打造“看得见的司法公正”,探索可量化、可数据化的大数据思维。通过办案过程全程的网络化,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流转、网上监督、网上考核,构建一个数据全覆盖、流程全监督的司法办案数据,用数据检察来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司法工作。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方林发言。闫昭 摄

“从传统的习惯思维正在向现代信息思维转变,从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从传统单边的智能向现代智能转变。”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方林介绍科了技强检带来的变化。据他介绍,江苏检察机关构建了“1932”框架:一个平台、九个应用系统、三项应用网络和两个保障体系,已经基本上实现电脑化、行为规范化、监督全程化、统计度量化、公开技术化、档案信息化,初步实现了办案质量、管理效力、管理素质和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与会代表认为,检察智能化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着技术和信息差异问题。“我们一直尝试通过检察机关和其他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同时也能促进被监督者转变理念,提高司法水平,达到互利共赢。”王方林说。

「沙龙」以办案为中心,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这场沙龙得看!

你可能喜欢的文章↓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