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花草香
蝶恋花\r
苏东坡\r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r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r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这就是我们想要田园生活。美的醉人,非常令人神往!
百花深处1
问题:“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你很向往诗里的意境么?
🍷🍷🍷🍷🍷🍷🍷🍷🍷
提问老师您好!
笔者以《冬季里的春天》一文作答:
🍷🍷🍷🍷🍷🍷🍷🍷🍷
🍓《冬季里的春天》🍓
* 苏櫶邑
👨🏫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问题”的出处:
《蝶恋花·春景》(原文)
*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接下来,让我按照“蝶恋花”的格式替苏轼写一首名为《蝶恋花·青少》的新诗:
《蝶恋花·青少》
* 苏櫶邑
冰偃流波浪声小。雪纷飞时,红火炉中烧。白袄厚厚裹树梢。草长之处不见草。
墙里书声声声高。墙外路桥 ,墙里学与考。有朝一日走路桥。一步一步栋梁脚。
👨🏫
要从笔者这里走进苏轼《蝶恋花·春景》的春天里,必须要首先打开笔者的这首《蝶恋花·青少》的“雪花之门”。
👨🏫
在我的少年时期,每个教室都有一个砖砌的火炉,柴烟经由圆形炉筒拐一个直角排出室外。炉子的铁盖上,一层一层地摞满了饭盒。热饭时间往往是在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第三节课基本上是从饭盒里飘出的饭香之中度过的。在肚子“咕噜咕噜”的伴奏之下,每一位学生都无比期盼下课铃声早一点儿响起。
教室里很暖和。温暖的空气陪伴我们学会了“加减混合运算”、学会了“通分约分”、学会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会了如何写《记我最熟悉的人》、《难忘的一件小事》……
👨🏫
就是这样:劈啪作响的炉火把我们带回到七十年代刀斧樵伐的春天。
👨🏫
一队三百多人的学生,手里攥着斧子,腰里别着镰刀,肩上挎着绳子,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浩浩荡荡地走出校门,左拐向南而行。道路两旁迷人的景色,吸引着学生们不住地左顾右盼,后边的人总是时不时地踩一下前边人的后脚,引来一阵阵笑骂和混乱。
👨🏫
路的左边,是一座大山,又高又陡。山下是一片很窄的一片稻田。一头头黄牛
正在用力拉动农民伯伯手扶的犁杖。犁杖翻起的黑土,一块倚着一块,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黝黑黝黑的亮光。农民伯伯手里要么手里高举着半截鞭子,要么高举着一枝柳条,只是在半空摇晃咋呼而并不落下来真打。
👨🏫
路的右边,同样是一座大山。山下没有田地,而是一条大河。河的两岸,是高大茂密的柳树,一棵挨着一棵,错落有致,密不透风,犹如两道绿色的大墙,只闻水声,不见浪腾。树墙里,偶尔传出话音,说话人都是操网捕鱼者。这个时期,农活虽忙,但还是有一些善于捕捞的勤快人忙里偷闲抓点鱼吃。
👨🏫
大约一袋烟的功夫,学生们便走到了左侧那片稻田的尽头,由此左拐开始爬山。爬到半山腰,大家便四散开来,开始伐薪。夕阳西下之时,一垛小山一般的柴禾便拔地而起,它要以火红的牺牲精神陪伴学生们快乐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
去年回老家祭祖,顺便看看母校。却见两扇散架的铁门有气无力地相互倚靠着才得以不倒。想不明白:这样的门,竟然也用锁头锁着。锁头锈迹斑斑,看来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打开过了。透过铁门向内望去,院子里杂草丛生,堆着几堆黄沙。教室的门和窗户缺胳膊少腿,没有一处健全的。
👨🏫
怎么回事?村落不大,环顾一周,未见有新建校舍。想打探打探情况,路上不见行人。
👨🏫
等了一会儿,还是等不来行人,只好驾车悻悻而去。
👨🏫
虽然,学校不知何故而破败,但那曾经劈啪作响的火炉、那如蝴蝶追逐的伐薪队伍、那农民伯伯悬而不落的半截皮鞭和一枝柳条、那条树墙圈护的大河和捕鱼人的吆喝,还有高年级的哥哥们用柳树皮做成的哨子和用核桃树皮做成的牛角号以及哨子和牛角号吹奏出的永远年轻、永远不老的青年与少年的生命音调,却是一堆永远不灭的青少篝火,借助时代的风势,不忘在每一个冬季都送给我一个暖人的春天。
(作于2020·4·23)
士兵右眼看世界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样的美丽春色,谁人不向往?
让我们的眼睛从一株杏树开始:杏花落了,结出了青色的小杏;转移视线,看天空,燕子飞来飞去;再往远处望,清澈的碧水环绕着村落人家。目之所及,如诗如画,充满欣欣向荣的希望;美丽又清新,静谧中又传来天籁之音。这样的春色,谁会不爱?谁会不向往?反正我是醉了,愿躺在杏树下,听燕子呢喃,听流水叮咚。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全篇如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可以说是全才,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文和欧阳修合称“苏欧”,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齐名,称“苏辛”;文学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是“宋四家”之一。而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不是被谪贬,就是走在被谪贬的路上”,却始终进退自如、荣辱不惊、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史上没有记载,根据《全宋词》所载顺序,多数人认为是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后所作。在此之前,熙宁四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弊端,得罪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于朝中不受待见,自请出京,当了三年杭州通判。照这样分析,当时的苏东坡已经是个离开家的失意人;虽然不比后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时的艰苦,但也是生命中的低谷。
身处逆境,仍要看到美好;前途渺茫,依然心存向往:"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美丽的风景,也是惜春爱春的心境
题主既然只问“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你向往诗里的意境吗”,而不是问《蝶恋花•春景》,那我们就只回答关于这句话的意境好了。因为通篇下来,后面的意境是惆怅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且让我们常想一二,珍惜当下的快乐。
“花褪残红青杏小”,大家知道,杏花,先花后叶,含苞时纯红,开放后逐渐变化,花瓣由红变白,从如霞似锦到稍带红晕,再到飘零若雪,这就是“花褪残红”的由来。杨万里曾写下“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咱这里不用“看天工”,只管往下看就成“青杏小”,花落了,春光易逝本是感伤,可是小小的青杏足以弥补这点淡淡的矫情,结出果实了呀!这是杏树的收获,也暗含人生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彼时苏轼三十多岁,而立之年,正是褪去年少时的疏狂冲动体会领悟生命真谛的年纪。大自然的风景和人生的际遇,居然不谋而合。
这杏花,不同于叶绍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浓郁和热烈,不同于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和戴叔伦“燕子不归春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失意哀怨,不同于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欢欣和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暖意,甚至不同于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的花瓣飘飞的景象。这杏花,繁华落尽,却自有资本待岁月垂爱。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向来是春天里最温暖最温柔的意象。自从《诗经•燕燕》里有了“燕燕于飞,参差其羽”的句子,燕子就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春天的诗里,也出现在爱情的诗里。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尚带了几分忧郁,而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则有了些风调雨顺的意思;燕子成群结伴,飞来飞去,衔泥做窝,呢喃絮语,让人心里漾起柔情,也易引起乡愁。而“绿水人家绕”,一个“绿”字,言明了水的清澈;一个“绕”字,灵动无比,让那静默无语的房屋都有了生机和活力。那绿水围绕的人家要是自己的家就好了,春色如画,人在春色里,家在图画中,温馨惬意,现世安好。
然对于苏轼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的磊落豪迈胸襟高旷又非我所能解析到位的。
所以我只能浅显地表达我的理解,苏轼的这句不同于以往词风的清丽佳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意境,我,心向往之!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