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学好数学可谓是提高整体分数的最佳捷径,曾为伪学霸的我和同龄考友和大量学弟学妹进行了相关交流,总结出了一些自己对于伪学霸为何总是拿不到真学霸成绩的几点原因:

有的“伪学霸”觉得自己努力了,却难以取得自己预想的高分,从深本教育(深本数学学习方法)角度来想,笔者认为这些同学极有可能在“努力”上存在了一个误区——用错误的“自我满足”来与努力程度画上了等号。笔者所遇到的“错误自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用“心理满足”衡量努力程度——有的“伪学霸”在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不是自己“该做多少事”,而是“能做多少事”,即心理满足了,做到不想做为止。这些同学往往缺少一个客观尺度的制约——任务目标。于是他们学习的初衷,便成了告诉自己,或者让自己相信“我今天努力学习了”“我今天竭尽全力了”,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而不是真正地按部就班投入到了有计划的学习当中,于是往往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很充实,但其实离应该完成的任务数量,应该学习到的层次还差了很远。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也是易于满足的,如果没有一个目标,或者时间表的制约,就很难维持自己初始的热情,很难完成应完成的任务。

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浮于表面,不愿深究,用“数量满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伪学霸”刷题如流水,但是始终分数不见起效。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只注重了数量,用足够的数量来告诉自己“我努力了”。比如做了很多题,却没有弄懂自己所做题的错因,甚至会为了加速和凑数,有意避开自己不愿练习的科目,或者对难的题型视而不见。这样的想法是有违学习本质的。学透要比学多更为重要,无论对于考试还是对于知识应用都是如此。

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为做出姿态而学习,从未真正投入,用“交代满足”和“虚荣满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伪学霸”常常在学习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家长、老师走近或者相熟的同学走近时,就投入到学习中,翻翻书本,读读单词,当老师或家长离开后,就又开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长久以来,这些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很有可能是一个很用功的同学,但是实际上这个“用功”只是用以满足对长辈的交代或者同龄人间做出“爱学习”的姿态而已,而其本人并未真正投入到了学习当中。这就与一些学神级别的同学的做法恰恰相反,这些同学从不在乎自己学习需要被谁看到,甚至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学习,只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这样就更有助于投入到学习当中。

如何从伪学霸变成真学霸?

与积极性低于自己的同学进行比较,用“差距满足”代表努力程度——有的“伪学霸”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和一些学习积极性低于自己的同学进行比较,比如看到那位同学不学习,而自己在学习,于是就产生了“我比他努力”的心态,但是这些“伪学霸”选择了错误的参考系,如果换一个参考对象,与那些整日浸泡在书海中的真学霸相比,那么自己做出的努力就会变得非常渺小。因此,选择的参考系如果比自己的积极性要低,就会让自己产生自己“比常人都努力”的错觉,导致自己跟不上真学霸的进程。

对于如何成为真学霸,你还有何疑问或者感想呢?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