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檢察實踐」檢察院一份「菜單」化矛盾,當事人「三送三退」傳佳話

真的謝謝你們能原諒我,叔,外面這麼大雨我送你們回去!

沒關係的,你這麼年輕,我也不希望你的人生為這事留下汙點。

在諸暨市檢察院檢調對接和解工作室,唐林(化名)與楊勝(化名)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枫桥经验”检察实践」检察院一份“菜单”化矛盾,当事人“三送三退”传佳话

一棵香榧樹引發打鬥

唐林與楊勝的舅舅是同村人,因為香榧樹的歸屬問題一直有矛盾,唐林曾經多次向村、鎮相關部門反映仍未能解決。2017年9月20日,因為人手不夠,楊勝被舅舅叫去幫忙摘香榧。唐林見到楊勝在摘香榧,立即上前阻止並質問,雙方因此發生爭執,推搡期間,兩人摔倒在旁邊的小溪中,致唐林腰部受傷。經鑑定,唐林構成輕傷二級、傷殘十級。該案以楊勝涉嫌故意傷害罪移送諸暨市檢察院審查起訴。

「“枫桥经验”检察实践」检察院一份“菜单”化矛盾,当事人“三送三退”传佳话

一份“菜單”打消顧慮

訊問時,承辦檢察官俞智慧瞭解到楊勝本人尚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其母親也才剛得知楊勝闖禍的情況,並希望能通過檢察機關牽線搭橋,向受傷的唐林表示歉意並願意盡力賠償。

本著“讓檢察工作多延伸,讓群眾百姓少跑腿”的理念和“檢調對接”工作的要求,俞智慧驅車來到東白湖鎮被害人唐林家中瞭解情況,開展預調。

一開始唐林表示不同意和解:“我們這個案子,公安機關那邊調解過了,沒成功,檢察機關這邊也不會成功的,白費功夫。”唐林執意要求起訴判刑,並表示已經請了律師草擬了刑事附帶民事訴狀。

但經過深入瞭解後,俞智慧發現唐林並非不願意調解,而是對指定的調解員不信任,擔心調解員會偏袒對方。俞智慧即向唐林介紹了諸暨市檢察院新推出的“檢調對接自助式和解引導員庫”,告訴唐林,現在可以像在餐館“點菜”一樣,自主挑選和解引導員。在仔細翻看各個調解員的詳細介紹後,唐林最終從“菜單”中挑選了具有三十多年調解經驗、一級調解員楊少劍和陳松根兩位人民調解員。之後,檢察官啟動了“檢調對接”工作程序。

一筆營養費“三送三退”

6月21日,雙方來到諸暨市檢察院檢調對接和解工作室進行和解,在檢察官的主持下,楊少劍和陳松根兩位調解員對雙方進行了勸解。楊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請求唐林的諒解。但由於案外矛盾的長期性和複雜性,雖然唐林口頭對楊勝表示諒解,但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和解協議。

次日下午,諸暨下著大雨,楊勝一方籌集了賠償款後,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再次聯繫唐林一方來到諸暨市檢察院和解工作室。

楊勝走到唐林身邊真摯地說:“叔,真的是對不起,之前太沖動把你弄傷,實在是對不起,請你原諒!” 除了支付約定的賠償款外,楊勝的母親還拿出了2000元,說:“當時我兒子也沒跟我說發生了這個事情,你受傷住院我也沒有來看你,這2000塊錢是額外的營養費,真的是對不住了。” 唐林連忙站起來拒絕,表示自己已經原諒楊勝了,額外的2000元絕對不能收。楊勝和母親當即又表示唐林一定要收下,否則自己要一輩子難心安。最後,當事雙方在檢察官的監督下籤訂了和解協議,唐林出具了諒解書和收條。簽完協議,善良的唐林又將這額外的2000元錢硬塞給楊勝的母親,楊勝母親堅決將錢又塞回去,並認下了唐林這個“阿哥”(諸暨方言,意為哥哥),表示以後就是親戚了,要經常來往。雙方緊緊握住了手,窗外的雨也停了,一起糾紛也就此雨過天晴。

「“枫桥经验”检察实践」检察院一份“菜单”化矛盾,当事人“三送三退”传佳话

圖為調解現場,楊勝母親(左二)和唐林(左三)在相互推讓2000元營養費

今年以來,針對案件當事人不信任指定調解員的問題,諸暨市檢察院創設自主“點單”調解工作機制。吸收行業協會、地域商會人員以及資深專業調解員形成調解員“菜單”,由當事人自主“點單”選擇。同時,製作調解案例指導,展示成功調解案例,播放調解故事,激發和增進當事人和解意願和信任,以公開促公信,以公信促和諧。

諸暨市檢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傳承發揚“楓橋經驗”與檢察工作有機融合,三年來,在捕前促成刑事和解113件訴前促成刑事和解282件,佔可開展刑事和解案件總數的68%,對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