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多少愛敗給了「我忙」

“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多少愛敗給了“我忙”

裁剪

人最孤獨的莫過於連死去都是悄悄的,不敢驚擾最牽掛的人。

01

蔣奶奶今年75歲了,她一個守著廣西老家好多年了,唯一的兒子也在深圳安家了,一年就過年回來住幾天。

老奶奶以前是機關單位的知識分子,老伴去世後她守著老家的房子,每天她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今天農曆十五了,正是傳統的團圓日,可是兒子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回來,正月初四就走了。她想念兒子,渴望陪伴,可是她不能拖累孩子,電話裡總是說我挺好的,一個人挺好的。其實翻開蔣奶奶的日記本,處處透露著老人了無生機、孤單厭世的氣息,比如“今天沒事可寫”,“我現在活著也沒什麼用,應該先走一步”,“今天跟昨天一樣,無事” 。

正月十五剛過,蔣奶奶就生病臥床了,三天後她悄悄的死在床上。唯獨日記本歪歪扭扭的最後一篇寫著:“也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而千里之外的兒子在蔣奶奶去世三天了才得知消息。

“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多少愛敗給了“我忙”

裁剪

02

林大媽72歲了,一個人住在涼山深山的老房子裡,屋裡簡陋的擺設,牆角掛著蜘蛛網,黑暗中散發著潮溼的黴味。

這是一個荒涼的山村,村裡遺留的都是年幼的孩子和60歲以上的老人。林大媽的孩子也是外出務工一族,逢年過節都會回來看望林大媽,給夠了錢,但是極少照顧得到。遠在廣州的大兒子也曾把她帶出大山,只是城市裡的生活林大媽不喜歡,不僅吃住行不習慣,沒有朋友,甚至兒媳婦也不待見她。折騰半年不到林大媽就回到大山的破房子來了。只是這次回來的林大媽更沉默寡言了,每天坐在門口石凳上發呆,不缺錢卻也過得不開心。

有次她好幾天屋門都是緊關著的,鄰居喊了也沒應,後來喊來幾個男人打算撬門進去,結果裡面喊起來了:“別撬門,得壞啦!”

這天端午節,林大媽的侄子給她送了粽子,敲了門沒反應,就想老太太怪癖,拿著粽子又走了。

端午節過去三天了,鄰居給她送點自家種的菜來,喊了半天也是沒人應,另一個鄰居聽到聲音出來說:“這林大媽都四五天沒出門了呀。”

村長帶著林大媽弟弟撬開了門,才看到林大媽吊死在房樑上了,腳下倒著凳子,脖子繞著麻繩,眼睛瞪得老大的,屋子裡一股腐爛的味道。

鄰居搖搖頭說:“這人啊,受罪啊,死了一了百了。”

03

在偏遠農村,這種事司空見慣,“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就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年老了,不被需要的空虛就像重重大山包圍著他們,孤獨是無窮無盡的,等待死亡就是唯一盼頭。

其實不僅僅是農村,繁華的大都市同樣存在很多孤獨的老人,沒有兒女陪伴和照看,找個人說個話都難。我們常見很多老人成天逛公園,坐在護城河椅子上一整天,或者拿著老年卡拄著柺杖漫無目的的坐公交車往返。我們很難想象這些年邁的父母也曾經是意氣風發拉扯我們長大的青壯年,如今白髮蒼蒼,腿腳不利索甚至眼花耳聾了,卻還心心念念不拖累遠方的孩子。他們或生活在繁華城市或偏遠深山農村,他們終日掐指算著我們的歸期,嘆氣失望卻又電話裡笑著說“你忙,我一切挺好的,挺好的”。

“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多少愛敗給了“我忙”

有人算過,從你出社會後一年就春節7天假期回家,扣去各種聚會、睡覺等時間,其實一年只有兩天時間真正陪伴父母。那麼餘生,翻開日曆,你有機會見父母的時間一個月都不到。

所以,不管你有多少身不由己的原因,請在父母還活著的時候,多回家看看吧,別讓愛敗給了“我忙”。

“出去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多少愛敗給了“我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