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用活資金助力產業扶貧

人民網哈爾濱7月13日電(蘇靖剛)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指導思想,海林市把發展富民產業作為扶貧的主要抓手、治本之策,不斷創新模式、用活資金,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生根結果。

海林市農林資源豐富,特色產業優勢明顯,該市聚焦特色產業優勢,放大特色產業中的優勢產業效應,通過引導合作社、大戶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幫扶,深入謀劃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確定了庭院經濟、林下經濟、食用菌、旅遊產業、畜牧養殖、勞務產業和電商7大扶貧產業,並出臺了《海林市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實施方案》,設立風險補償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提供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全額貼息貸款。同時,鼓勵貧困戶貸資入企,建立完善政、企、銀、戶風險分擔機制,截至目前,共為450戶貧困戶發放小額貸款2170萬元,戶貸比為65.79%。其中,387戶貸資入企,總金額1935萬元。

據瞭解,海林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84戶1562人,已脫貧111戶273人,未脫貧573戶1289人。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海林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層層落實責任,逐級傳遞壓力,為脫貧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明確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為組長、鄉鎮黨政正職為第一責任人、村“兩委”成員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責任體系”。

同時,建立了幫扶聯繫點制度,實施市委常委包扶鄉鎮、幫建部門包扶村、市派幹部及鎮村幹部包扶貧困戶的幫扶新機制,落實了3個駐村工作隊和831名幫扶幹部,實現了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