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浅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一、腹腔化疗

1.作用原理:

腹腔化疗的解剖基础:

(1)腹膜主要分为脏腹膜与壁腹膜,其中脏腹膜约占90%,药物进入脏腹膜的血管后首先会进入门静脉;

(2)血管与腹腔之间存在屏障,包括血管内皮、腹膜间皮组织以及这之间的间质组织,这其中又以血管内皮间隙最小,不易通过。

腹腔化疗的基本原理为:

(1)药物不需要通过静脉途径通过血-腹膜屏障,直接作用于腹膜转移病灶和腹腔内的游离肿瘤细胞,最大程度保证药物在病灶的作用浓度;

(2)血-腹膜屏障的存在可使得大分子药物在腹腔中存留较长时间,腹腔与静脉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值较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对病灶的浸润深度也随之增加;

(3)腹腔药物同样可以通过腹膜的毛细血管进入静脉,从而对肿瘤的内层细胞进行杀伤;

(4)腹腔内药物可通过内脏腹膜、门静脉进入肝脏出现首关效应,药物在血液中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会降低。

2.化疗方案:

3.人群选择:

单纯细胞学阳性通常是腹膜转移的中间过程,在Ishigami等进行的腹腔化疗中,细胞学转阴是进行转化手术的必备条件。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存在出血、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外,腹腔化疗应适用于腹膜转移的不同程度与各个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根据笔者中心提出的晚期胃癌分型,患者腹膜转移的程度与可切除性的评估应在首次探查中详细记录,并通过每2~4个周期的CT检查、细胞学评估与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来决定再次探查和手术时机。

二、腹腔化疗港的留置与管理

1.腹腔化疗港的留置:

腹腔化疗建议选取专用的腹腔化疗港,此类化疗港的管腔较大,尺寸通常在14F以上,可以尽量减少管腔堵塞的发生。腹腔化疗港的留置主要包括位置选取、穿刺与放置、固定与加固等步骤,整个过程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

1.1 位置选取

1.2 穿刺与放置

1.3 固定与加固

用不可吸收线将输液港固定于腹外斜肌腱膜,应注意避免损伤区域神经。固定完成后,在输液管进入腹腔的入口处进行2~3针荷包缝合加固,以尽量避免化疗药物的反流。对"囊袋"进行充分冲洗后,以自带无损伤穿刺针进入化疗港,尝试推注与回抽,逐层关闭切口。

2.腹腔化疗港的使用:

腹腔化疗中稳定置针最为关键,需医护人员配合进行。对于腹部脂肪较厚的患者,助手以双手拇指、食指分别向下按压基座四角,使基座有足够稳定的支撑,以保证进针方向准确。置针后,以0.9%氯化钠溶液推注并回抽,确认顺畅无误后固定。

为了防止腹壁回弹导致穿刺针脱出,固定后应在外部以厚纱布及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在用药前输注0.9%氯化钠溶液,以确认液体顺畅无反流。对于没有把握的置针,需腹部平片、B超等辅助手段进行确认,以免将化疗药物输注在皮下组织。

3.腹腔化疗港的并发症:

腹腔化疗港相关并发症的既往报道多数集中在卵巢癌,并发症发生率为6.8%~40.5%。仅有的1篇胃癌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31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6%,最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堵塞(7.6%)、感染(6.9%)与反流(3.1%),这与笔者中心总结的常见并发症较为一致。

腹腔化疗管堵塞原因多为管周形成了纤维包裹鞘,而目前并没有较好的预防方法;通过对感染的分析发现,菌落多来自于胃肠道与呼吸道,提示要充分做好无菌防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且尽量避免在胃肠道手术之后留置化疗港;液体的反流处理较为棘手,一方面是因为化疗药物的反流将会导致皮下组织的坏死;另一方面是肿瘤向化疗港处组织播散的可能性。

三、展望

参考文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