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劳动节,每次这个节日放假,我总有很吊诡的感觉——以“不劳动”来庆祝“劳动者的节日”。

潜台词是,有机会可以不劳动,大家可能都会选择当个“不劳动者”。

更吊诡的是“劳动人民”这个词。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声称属于这个集合名词,不用管行业、地位、职级、岗位、薪酬,避免了其他分类的麻烦——“白领”、“蓝领”、“中产阶级”,都有含糊不清的界限,随着时代推移,改变归属的人群。

劳动人民不会随时代改变,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自己靠劳动生存。

但劳动人民绝对有区别。就拿工作时喝茶这件事来说,有的劳动人民是这样喝茶: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喝完茶,可能几千万的生意谈下来,几个亿身家的人成了朋友。这样的劳动人民,喝茶就是工作。

如果喝茶不是工作,装备不会如上齐全。

▼文艺一点的劳动人民用壶或者盖碗: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讲究效率,又想兼顾品质的劳动人民会用飘逸壶、直觉杯: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当然,劳动人民最普遍的饮茶方式,当仁不让是这样: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对,袋泡茶才是消费最大的茶饮。

比如,大家在酒店经常看到的立顿: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它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现在有120多年历史。1992年进入中国,五年后它的茶包就是市场占有第一。2015年,立顿袋泡红茶全球销售额高达10亿欧元。

后来历史更久的川宁,号称英国皇室御用品牌进入中国,以2014年它在成都建成首家专营店计算,它比立顿晚了20多年。

日常在超市、网店见到的大多数川宁茶也是袋泡茶。

当然,中国茶企也不会放过“袋泡茶”,一线品牌如大益,早就推出了袋泡普洱茶。

在某宝输入“茶叶”,销量第一是这款名字匪夷所思的袋泡茶: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不管怎样,市场用销量来证明了,袋泡茶是劳动人民的第一选择,袋泡茶也最适合工作这个场景。

但袋泡茶有很多致命问题,在酒店、工作的时候,我不会选择喝立顿、川宁以及绝大多数袋泡茶:

销量最大的立顿袋泡红茶是红碎茶,原材料是这个样子: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长得和土壤一样。

当代茶圣吴觉农曾说,红碎茶这个词不准确,应该叫红细茶。碎还能看到叶片,细就是类似土壤。

这么“细”的茶叶,别说久泡,就是稍微泡一下,咖啡碱等苦涩元素出来得极快。这种茶不加奶不加糖,很难下咽

在办公桌前久坐的劳动人民,喝加奶加糖的茶,不胖才怪呢。

所以,各种不是茶的袋泡茶销量很大,比如上图搜出的荷叶茶、玫瑰花茶、冬瓜茶,不苦不涩,又香又甜,但这已不是茶。材料来源五花八门,质量当然很难把控,也容易添加香精,造出各种诡谲刺激的气味。

如何选择一款袋泡茶呢?

首先,茶叶要有质量。最好不是细茶,是原叶或是能看到叶片的。好一点的茶不会被切成颗粒。

第二,考虑工作这个实际场景。工作时容易忘记已经泡了茶,袋泡茶必须久泡不涩。大多数红细茶、绿茶、普洱生茶,都不太适合做袋泡,而茶多酚与咖啡碱相对较少的白茶(特别是高等级的春茶),比较适合袋泡。

我们的白茶供应商之一,在福建福鼎管阳镇溪头村。老板是80后,大学毕业后专心做茶。观念比较新,很早就推出了一款袋泡茶。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全透明茶包,可以看到茶叶。

白牡丹级别,虽然是碎叶,绝不是茶末茶梗。久泡不苦不涩。

每个茶包都含有芽头(银白色的细芽),氨基酸含量高,鲜爽花香。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谈谈劳动人民的喝茶方式

清早泡好一大玻璃杯,拈出来放置,中午继续泡一大杯,一小袋可以喝一天。

每包含26个袋泡,只需66元,可以让整月每个工作日,都有舒服的花香茶味。

喝上这口茶,也许能冲淡一下“这周六还要劳动”的情绪吧。

关注后,阅读我们今年的寻茶记:

寻茶纪实01:线下到线上的交易链

寻茶纪实02:潮起潮落,美丽的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