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之父”的襄阳情缘—谨以此文悼念田家炳先生

襄阳日报网讯(通讯员崔海晗秦志清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见习记者王世翠)


7月10日上午,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田家炳老先生辞世,享年99岁。“百校之父”田家炳生前倾注心力支持教育发展,迄今已在国内资助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4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自2006年以来,田家炳先生先后为我市田家炳中学捐建教学楼、设立助学基金、改善教学设备,为我市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听闻田家炳先生仙逝,许多襄阳学子和市民纷纷发起缅怀活动,向先生致敬。

襄阳“好市民”田中的“好校长”

7月12日,田家炳先生捐建的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科技楼里,哀乐低回,庄严肃穆,自发赶来吊唁的学生们和老师们胸戴白花,眼含热泪,沉痛缅怀田家炳先生。

2006年,87岁的田老和田家炳基金会成员来到我市,为生源不足、亟待发展的原襄阳县高级中学无偿捐赠200万港币,用于新建2栋教学楼。并举行师生座谈会,与该校师生亲切交流。同年,该校被省教育厅更名为“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田老本人被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教育局授予“襄阳市荣誉市民”和“名誉校长”称号。

“百校之父”的襄阳情缘—谨以此文悼念田家炳先生

据介绍,教学楼设计图纸出来以后,田老经过细心斟酌,并结合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的生源实际情况,将教室面积改小,增加走廊面积,一方面突出了小班额教学,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课间活动场地。此外,他还结合该校女生多男生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增加女厕所蹲位的建议。

在田老的资助和建议下,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科技楼和凌云楼拔地而起,和之前的笃学楼、腾飞楼共同构建了如今该校的三栋教学楼。

更名12年来,在田家炳基金会持续资助下,该校先后有70余名班主任、骨干老师参加省内外德育论坛丶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专业技能,获得了成长。

“百校之父”的襄阳情缘—谨以此文悼念田家炳先生

田老先生还专门为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们设立了助学奖励。近10年来,优秀毕业生张梅、王晓婷、王超、韩梦佳,分别考取武汉大学、华师、华科、中南大学,田家炳基金会授予他们"田家炳荣誉奖",奖励5000----20000元,资助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

在田老和基金会的关怀下,该校一跃成为襄阳市示范高中。

今年6月,在了解到该校仍在使用黑板教学之后,田家炳基金会再次无偿捐资46万元人民币,为学校装备白板等教学设备,助推该校新高考改革走班选课和信息化建设。此外,目前该校正在申报的以“立”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恩佑学子一片丹心为教育

“正是在先生的资助下,我得以接受高中教育,增加了人生的厚度和可能。”曾经受到田老资助,正在攻读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并已取得武汉大学免费就读博士机会的王超,是我市田家炳中学2012届毕业生,他请自己曾经的班主任在吊唁会上宣读了自己写的信。

“百校之父”的襄阳情缘—谨以此文悼念田家炳先生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田家炳被誉为“百校之父”,像王超一样受他资助而得以接受教育的孩子不计其数。

1982年,田家炳成立基金会,拿出80%的资产做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大部分捐赠,都给了学校。

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在国外游历的田家炳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素质高,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的教育。田家炳看得很清楚:兴国之道在于人才,人才始于教育,“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为了更好地做教育慈善工作,他将事业交给他人打理,自己则全身心地兴办学校,全力推动中国的基础教育建设。

在香港金融风暴后,基金会收入锐减,周转资金少,为了继续资助学校,他不顾子女的阻拦,低价卖掉了已经居住近40年,价值过亿的别墅,和太太一同搬进了出租屋。

这,换来了大陆20几所中小学教育设施的建设。他笑吟吟地打趣自己,没房子,是客家人俗语中的“无壳的蜗牛”。

田老也渴望更多的人投身教育,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敦品励学“田公”精神铸核心

田老一生慷慨支持教育,却对自己十分吝啬,身体力行践行“勤俭诚朴”的家训。

据襄阳市田家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宏宇回忆,田老来襄阳期间,主动要求将预定的套房换成标间,出发前,酒店的半袋牙膏和喝剩下的半瓶矿泉水他都带走了。

他节俭到一双鞋子10年没有换,袜子布满补丁,一件西服40年还在穿,儿女婚礼一律简单操办,连自己的80大寿都省了。

“百校之父”的襄阳情缘—谨以此文悼念田家炳先生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以人立人,大师引领;“以文化人”,经典养育。襄阳市田家炳中学提出:用“敦品励学,己立立人”的“田公”精神铸造学校核心价值。

围绕“田家炳精神”和“做人”教育,该校通过开展“最美田中校园行摄影展”、“寻访最美田中人师生演讲赛”、“寻访最美田中人征文比赛”、“寻访最美田中人——让生命更精彩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广泛的宣传田家炳精神,引导师生发现身边的美丽……

从高一年级开始收集、整理、挖掘家炳文化,用田家炳精神作为新高一学生踏入田家炳中学的一种做人的标高,引领学生学习田公精神。进入高二年级,开始研究家炳文化,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家炳文化”大小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塑造田中人品质。进入高三年级,开始践行家炳文化、践行田家炳精神,做田家炳先生那样的人,把田家炳精神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外化为全体师生的做人态度、做事方式、工作状态。

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秦选峰说:“田老奋斗一生,克己利人,生活简朴。把赚来的钱捐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坚信田中人,一定能够学习他的品德,回报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