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荣光遍桃源

亘古青史丹心铸,桃源大地红旗展。永春,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永春的革命历史,是一幅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红色画卷,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永春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被确认视同中央苏区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春英雄儿女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命运与共。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永春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英勇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荣誉。

今天,让我们翻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慷慨激昂的铁血荣光。

建党大业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永春工、农、商、学、妇女各界也纷纷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并组织反帝爱国宣传队,分赴各地开展宣传活动,民主革命的思潮在永春不断涌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1924年开始,一些在外地求学的永春籍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加入当地共产党、青年团组织。

广州在当时是全国革命的中心,革命的氛围非常浓厚。1925年,永春籍学子杨邦彦在上海大夏大学求学时加入共青团,1926年春转学广州中山大学,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初,由中共中央派回莆田开展工作的陈国柱,在莆田省立第四师范、哲理中学等校教书,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学生。当时莆田是闽中地区除福州、泉州两地外唯一有高级中学的县城,所以在莆田求学的永春籍学子不少,在陈国柱的影响和介绍下,哲理中学的林怀才、余丽水、李希龄,省立第四师范的李文墨、郑隆昭、张大材,分别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

此外,颜步青于1924年进入福州三牧坊中学求学,后来在校加入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邱廉回于1926年在福州加入共产党;王子南于1926年在上海大学附属高中求学时加入共产党;张大宣于1926年夏在厦门大学求学时加入共产党;颜江淮(又名颜泗)于1926年在集美学校求学时加入共产党(后任中共厦门市委和厦门总工会领导成员)。

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入闽,驱逐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在此前后,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回到永春,活动遍及永春城区和东区,致力于发动和组织劳苦大众,开展农运、工运、妇运等活动。

1927年1月,中共永春支部在五里街儒林辜氏家庙成立,隶属于中共闽南特委,同时接受中共泉州特别支部的指导。支部负责人邱廉回,有党员12人:张大宣、杨文生、王子南、颜步青、邱廉回、余丽水、林怀才、李文墨、李希龄、陈子仙、吴郅治、赖锡裕。其中陈子仙、吴郅治、赖锡裕为德化人,当时在永春活动。

1927年3月,成立永春县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省农会派共产党员张大宣为永春县农民协会主任,发表《永春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宣言》,号召“革命的先觉者,就要去与农民为伍”。这是永春县第一个革命的公开宣言。张大宣因不屈不挠地领导永春农运,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同年9月在泉州遭暗杀,成为泉州和永春第一位中共革命烈士。同年11月,成立中共永春特别支部,永春成为进入土地革命时期较早恢复党组织的县份。1928年2月,成立中共永春县委。永春特支和县委建立后,着手恢复和领导工会、农会,特别是成立了东区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声势浩大。

永春是福建省较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县份。1928年7月,当时的中央巡视员赵亦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特别提到:“永春有党的组织很久”。中共永春支部的成立,标志着永春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此后,在22年的民主革命进程中,先后隶属于不同系统的中共永春地方组织领导革命的武装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战斗在党的旗帜下,不屈不挠地朝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英勇奋斗。

红军入永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闽南包括永春被纳入闽西革命斗争的发展范围。同年8月,为打破国民党大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省会剿”,扩大闽西革命斗争区域,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攻占漳平、宁洋一带,经南溪、杨美,向大田、德化进军,拟渡乌龙江,向赣浙皖边游击,结果受阻,于8月22日抵达永春县福鼎(今横口乡)。朱德、罗荣桓、朱云卿、伍中豪、刘安恭、郭化若、谭政、张宗逊等红四军将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周的革命活动,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真理,推动永春革命斗争的迅速开展。

红四军驻福鼎期间,在郭氏家庙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两次亲自到会,站在家庙大门前石阶上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权。到福鼎的第二、三天的清晨,朱德还不顾辛劳,登上海拔超过千米的鼎山和东尖峰察看地形。

红四军在福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郭氏家庙的三间房屋设为红四军临时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战士,负责印发宣传材料,刷写标语,张贴文告,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真理。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条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后一条标语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经过血的教训,深刻认识到只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真理。另外在福中、环峰和一都黄柏洋的许多房子外墙上,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红军刷写的许多革命标语,其内容有:“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农民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欢迎勇敢的觉悟的工农分子加入共产党!”、“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卫士,白军是土豪劣绅的走狗!”、“工人组织纠察队,准备武装暴动!”、“打倒背叛革命的国民党!”、“设立工人夜校,失业工人免费读书!”、“成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打倒帝国主义!”“革命第一,胜利第一!”等。红军张贴的文告,保存下来的有《反对军阀混战告工农群众书》等。

8月28日,朱德率红四军离开福鼎,在一都黄坂街(仙阳旧街)住宿一夜,29日离开一都,再次进入漳平,30日再克漳平县城。9月6日,朱德率部队开进龙岩城,胜利返回闽西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发动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

红四军离开永春福鼎时,留下了42名红军指战员和伤病员,以及一批步枪、银圆。红军战士边养伤边开展群众工作,有的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在永春乃至整个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朱德和红四军留在永春的珍贵革命文物法兰西大铅笔、步枪,现珍藏在福建博物院。在龙岩古田会议纪念馆内,陈放着朱德同志赠送郭景云的法兰西大铅笔复制件。2010年9月,横口朱德革命旧址被列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苏区血火1928年9月24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吴亚鲁的主持下,永春县委召开中共永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传达中共“六大”精神。会议通过的《政治报告决议案》明确指出:“永春革命的前途,是群众武装暴动推翻现政权、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前途。”并指出永春的党应向西发展到漳平。中共永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通过的决议案,不仅为永春县各级党的组织和革命斗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形成和发展,及与闽西苏区相连接,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28年10月18日,在中共永春县委领导下,东区农民协会在太平寺广场举行有2000多人参加的民众大会,当场公审并枪决两个破坏农运的豪绅爪牙,这是永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声势震动闽南。同年11月,反动派对东区农会进行“围剿”,东区农运陷于低潮。

1930年2月下旬,中共永(春)德(化)县委召开工农兵代表会议,贯彻省二次党代会的决议精神,成立吾峰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斗争,准备武装暴动。同年5月,地方军阀陈国辉纠集千余兵力对吾峰苏维埃政权进行残酷镇压,党领导下的吾峰农民武装奋起反击,终因力量悬殊而失利。

吾峰武装抗捐斗争失利后,永春党组织及时将革命力量转移到安(溪)南(安)永(春)边区。1930年7月,省委派许依华担任永春县委书记,整顿党、团组织。同期,李南金(永春达埔人)从上海回到永春,担任县委宣传委员(后代理县委书记),以达埔岩峰为活动中心,建立党团支部和农会、妇女会、儿童团,培养锻炼出一批骨干。同年冬,永春党的组织从达埔、夹际向安溪县东溪、佛仔格、南安县山城一带发展,建立中共安南永特支,这是跨越安溪、南安、永春三县的第一个党组织,以此为起点,永春县委领导了安南永边区的游击斗争。

1931年12月,李南金在安溪佛仔格召集党、团骨干会议,以永春县委成员为主体,组成中共安南永临时中心县委,当时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在报告中曾提到“安溪的工作是由永春搬过去的”。同时扩大党、团和农会组织,发动群众斗争,开展打土豪筹款,建立了安南永游击斗争基地。

1932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标志闽西苏区进入鼎盛时期。毛泽东在致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电报中两次提到“直下漳泉”、“直捣漳泉”,安南永德地区列入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拓展中央苏区的战略意图。上级先后派出陈凤伍、李实、黄鸿英(3人均为海南人)、蔡振奎(广东人)、唐光华(上杭人)、范国华(永定人)等二、三十名苏区干部到安南永开展工作。4月上旬,永春、安溪游击队整编为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1933年5月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4月底分别建立中共安溪县委和永春特支。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胜利形势下,中共安溪县委和二支队领导安南永人民深入开展打土豪、分粮谷斗争,安南永德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932年11月,安溪县委升格为安溪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革命斗争。永春作为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设立特区委。当时安溪红色区域遭到国民党十九路军“围剿”,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转移到永春特区,此后,常驻于舟山山麓的岱山、圳古、新溪等地,推动永春革命战争的发展。1933年永春特区领导建立了特区特务队、赤卫队和大批群众武装。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安溪东溪召开有500多名代表参加的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李剑光(永春达埔人)任主席。此时的安南永德苏区,东起永春湖洋,跨越南安的诗山、金淘、码头,西至安溪的长坑,南至同安的梧峰,北达德化的三班、盖德,方圆近7000平方公里,成为空前发展的红色区域。红二支队发展到四个大队,500多人枪。在永春境内先后建立了特区(达埔、仙夹)、蓬玉锦区(蓬壶、玉斗、坑仔口、锦斗、桂洋)、北区(苏坑、吾峰、介福)、中区(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区(东平、湖洋)、诗山区(岵山)等6个区,苏区范围分布于全县现有22个乡镇中的16个,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红色政权建立后,党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抗还租债、抗纳钱粮、抗缴捐税,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打土豪劣绅,实行土改分田。

永春为巩固中央苏区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做出重要贡献。在安南永德苏区革命斗争时期,永春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重要活动区域。永春地处中央苏区最前沿,与闽西苏区的革命斗争互相呼应,从1933年至1935年10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中央军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李延年第9师以及新编师和安南永德地区的反动民团、保安团等反动武装累计十数万人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极大减轻了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压力,为配合中央红军胜利实现战略转移起到重要作用。永春人民的优秀儿女李南金(中共安南永临时中心县委书记、安南永德苏区创始人)、李剑光(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红二支队政委、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主席)、李世全(红二支队支队长)、李永康(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长)、吴国清(中共永春特区委书记)、林多奉(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李素明(团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团永春特区委书记)等为革命洒尽最后一滴鲜血。

抗战烽烟

935年10月,安南永德苏区革命斗争陷入低潮,但也锻炼出一批坚强的革命斗争的骨干。其中林士带(永春蓬壶人)坚持到斗争的最后关头,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于1938年被派回泉州,担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在永春桃场建立了中共永春支部,宣传抗日救亡,又开始新的革命斗争。

1941年7月,林士带以德(化)永(春)党的特派员身份,到永德边界活动,同年11月在戴云山麓的长基村主持成立中共德永特支,领导两县的斗争,开辟戴云山区游击根据地。林士带在山区、农村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在毛厝村打下坚实的革命基础,后来发展成为中共闽中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驻地。林士带不幸于1942年秋被捕,1943年春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到永春一都开展活动,在黄沙村建立了游击中队和党支部。1944年,中共闽中特委派洪瑞英到永春云峰、石城一带开辟交通线,建立秘密交通站。闽中游击队小分队30多人在闽中特委委员蔡文焕带领下,从仙游进入永春石城、云峰建立武装斗争据点。

抗日战争期间,永春华侨纷纷回国参加抗战。其中马来亚麻坡永春会馆征集汽车机工数十名回到广西、云南,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军用物资,在这条运输战线上坚持至抗战胜利。梁灵光参加新四军,担任苏中第四分区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战功赫赫。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抵达延安的永春华侨辜俊英(“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领队)挥毫题词:“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胜利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永春党组织分属闽浙赣边区和闽粤赣边区两个组织系统,习惯称为“闽中”和“闽西南”党组织。

闽中和闽西南党组织在永春成立党的组织,分别成立闽浙赣边纵队晋南永游击大队第四中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八支四团三营,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运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后,永春的游击战争迅猛发展,曾三度占领县城,缴获敌人大量枪支弹药,瓦解和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数百人,两次截击流窜过境的国民党九十六军,接受九十六军少将副军长萧续武的起义投诚,抗击国民党三二五师九七五团、新五军一○四八团一部和股匪林青龙等的进击。闽西南党组织领导的永春人民游击大队还先后攻占德化和大田县城。

1949年8月23日,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进入永春县城,宣告永春全境解放。9月会师后,中共永春县委和永春县人民政府成立。“一旦云开复见天”,永春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永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回顾永春革命斗争的历程,都是处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老区精神、苏区精神,永远激励一代代后人奋发图强,不断前进。

新时代开启新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让我们感受永春的红色荣光,传承永春的红色根脉,从中汲取催人奋进的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谱写永春绿色崛起新篇而努力奋斗。

□ 通讯员 林联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