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特產

太谷的民間俗語 “穿得爛,走得慢,腰裡掖著黑十萬。這句話就是說太谷人穿的破破爛爛走路還慢,但是這個人卻是腰纏萬貫,顯示出了太谷人的深藏不漏,為了不讓別人看出自己富有故意穿的破破爛爛,只怕因為錢財帶來的各種禍端,為什麼說是“黑十萬”呢?這就要說說太谷自己製造的“周行鏡寶”了。

山西土特產

清代時期太谷票號商業盛行,各家的分號更是輻射歐亞大陸,但是哪個時候各地的白銀,銀含量卻是參差不齊,太谷人為了生意的方便就自己開銀爐提純。

太谷一年有四次標期,說白了就是一年四個季度每一季度賒銷的貨物要到固定的日子結算前一季度的貨款,所以每次標期太谷古城自然是白銀塞滿城盛況,但是標期過後各式各樣的白銀卻五花八門,太谷商人為了方便日後的經營就把這些白銀成色統一到998達到了頂峰,由於當時太谷商業發達,每年在太谷重鑄的白銀更是無法計算,慢慢的全國各地市面上開始流通起了太谷製造的白銀,後來就連官府收的稅款白銀都是太谷製造的。

山西土特產

舊時太谷的金融業界有專門化銀造寶,據太谷的老者回憶太谷銀爐多集中在太谷古城小南街的周圍的巷子裡多有十幾家,各家銀爐的式樣仿北京烤鴨的烤鴨爐,準備重鑄時銀子放入陶罐鼓熔化,冶煉中罐上會放射出五光十色的光彩,師傅們根據爐色的變化判定銀子的成色,待達到998的標準加硝少許,用長香把銀液上的雜質撇去將銀水倒入特製模具中,待到定型後達到998成色的元寶,才能打上“周行鏡寶”四字。

據說太谷的“周行鏡寶”鋼印只有一枚,由各家輪留保管每家一年,達不到998成色的是不允許蓋印。如果這塊白銀要是缺斤短兩成色不夠,只要不是冒牌貨可以去該銀的製造處領到十倍的賠償款,但是從沒有人領過。所以太谷的“周行鏡寶”在全國才享有了極高的信譽。

山西土特產

由於成色非常高所以在太谷鑄造之後就會流通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白銀表面因為長時間氧化就會變黑,所以太谷那句“腰裡掖著黑十萬”的黑字的意思就是源於這。

山西土特產

太谷製造的“周行鏡寶”大多都是五十兩的,因為清朝的計量差距按今天的重量為1850g,換算成人民幣一個元寶約67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