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號冒充好友騙錢 詐騙老套路爲何會得手

網絡社交軟件傳來一條消息,某好友稱自己或親友正在住院,請幫忙轉一筆錢應急……轉還是不轉?

近年來,類似的詐騙報道時常見諸媒體。當事人信以為真,立即轉款。自己滿以為是對好友仗義救急,卻不知錢款進的是騙子的口袋。等到反應過來,求助的“好友”不見了,轉出去的錢也很難追回。

貴州省清鎮市警方前不久成功抓捕一個實施跨省電信詐騙的犯罪團伙。他們盜取QQ賬號,冒充好友向聯繫人群發求助消息。日前,記者前往貴州,對這一電信詐騙案件進行調查採訪。

冒充QQ好友,髮網銀轉賬截圖騙取信任

小娟是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的大一學生,15歲時在一場車禍中永遠地失去了左腿。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不便時,老師和同學總是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她。

“學校前幾天剛給我發了2000元貧困生助學金,就這麼稀裡糊塗被騙走了1900元。四五個月的生活費打了水漂兒,當時整個人都蒙了。”小娟告訴記者,“根本沒想到和我對話的不是小林,而是騙子。”

小額詐騙,專人“洗錢”,逃避警方偵查

去年10月10日,清鎮市某職院學生小吳被一名冒充QQ好友的人,以同樣手段騙走3500元生活費。

“學校老師提醒過在網絡上要謹防上當受騙,可我從來沒想過這事會落到自己頭上。”給小吳發來求助信息的QQ賬號是她的高中同學,兩人關係比較親密,平時用QQ交流也比較多。“所以我一看是他發來的,根本就沒有懷疑。”發現被騙後,小吳沒有選擇沉默,而是立即向學校派出所報了案。

此後幾天,清鎮市警方連續接到多名學生報案,且案情經過和作案手法基本相似。“轄區內有近20所職業院校,學生數量超過10萬人。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可能會有更多學生上當受騙。”清鎮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楊剛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很快,清鎮市公安局抽調刑偵大隊與網安大隊的骨幹力量成立專案組,對近期發生的同類案件併案偵查。

今年4月,專案組民警在海南將虞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經審訊,該團伙通過盜取QQ賬號,冒充好友套取到受害人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後,利用軟件生成虛假的轉賬截圖,再以同一套“劇本”實施詐騙。目前,已核實的案件有118起,涉案資金達20多萬元,受害者遍佈貴州、江西、浙江、重慶等20多個省區市。

受害者以年輕群體為主,安全防範意識低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這個團伙詐騙過的受害人有300多個,涉案金額超過30萬元。”清鎮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偵查員曹華表示,由於一些受害者不願配合調查或者聯繫不上,導致警方核實取證等工作較為被動。

“受害人絕大部分是大學生、高中生,以及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他們是QQ平臺的活躍用戶,社會經驗較少,防範意識也不強。”曹華介紹,詐騙團伙盜取QQ賬號後,一般是向賬號內聯繫人群發虛假求助消息,收到聯繫人回覆後再步步引誘上套。“學生的回覆率比較高,騙子發現規律後,常常選擇在上課時間段作案,以降低被電話、視頻等驗證的可能性。”

據警方介紹,由於被騙資金數額相對較小,不會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大部分受害人都沒有選擇報警。“一部分人是怕丟面子,還有一部分是以為額度太小警方不會立案,有的甚至以為在應用平臺發個投訴就等於報案。”楊剛表示,這種被騙後選擇沉默的行為,也助長了詐騙分子的囂張氣焰。

“進校第一堂課就是安全教育。我們還組織了主題班會專門學習防騙知識,同時也開展了一些專項教育活動。問起來學生們都對答如流,但真遇見了騙子還總會有人中招。”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在校學生有1.5萬人,去年總共有7名學生遭遇電信詐騙,保衛處處長楊芷權說,“被騙學生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別人。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學校會進行心理干預,並對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安排助學崗位。”楊芷權說,從今年開始學校加大了網絡安全教育力度,著重以具體案例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並將網絡安全管理延伸至宿舍,全方位引導學生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警方提醒:多渠道驗證對方身份,遭遇詐騙及時報案

清鎮市警方提醒,在用網絡社交平臺與好友聯繫時,若對方以緊急情況為由,發出幫忙付款、充值等請求時,要通過電話、視頻等渠道,對好友身份進行核對確認,不能僅憑文字信息就配合轉賬。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以防騙子利用軟件生成虛假轉賬單實施詐騙。此外,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大額轉賬時,可以設置延遲到賬,為追回損失爭取時間。

“遭遇詐騙一定要及時報案!”警方特別提醒,一方面,越早報案越有利於實現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最大程度減少財產損失;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警方快速掌握案情,為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贏得主動權。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4日 0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