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子再婚20年后,又把前夫接到一起生活,组建特殊家庭


两年前,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重新接小区的一间车棚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处不到6平米的车棚改建的小屋,是朱召梅和再婚丈夫及三个孩子的家。而就在隔壁另一间小屋里,住着的是朱召梅已经照顾了20年之久的前夫、瘫痪在床的杨宝玉。就连朱召梅现任的丈夫张建平时常也会过来照料杨宝玉的生活,陪他聊聊天。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1969年,朱召梅出生在清水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5岁那年,朱召梅离开家乡到外面打工补贴家用。1988年,经人介绍朱召梅认识了杨宝玉。看着人长得还挺精神,感觉也不错,时间不长,两人就订了婚。几天后,朱召梅和杨宝玉在杨父的陪同下,去民政所领结婚证时,朱召梅发现杨宝玉一次次跌倒,才知道他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勉强走到民政所,当办证的工作人员问她是否愿意时,一时没了主意的朱召梅咬着牙点了点头。

朱召梅和杨宝玉结婚那一年,朱召梅19岁,杨宝玉25岁。几年后,女儿出生了。由于生活困难,两人的婚姻勉强维持了7年半,离婚时,双方约定,女儿由杨宝玉家抚养。离开杨宝玉家后,朱召梅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并靠人帮助摆了一个烟摊度日。


1996年,朱召梅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张建平。张建平妻子得病去世,自己带着三个孩子。两人结婚后,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但丈夫对她不错。

再婚后,朱召梅和丈夫一起带孩子过日子,现在丈夫的孩子她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丈夫对她也不错。一家人过起了相对平静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朱召梅以前的婆婆去世,保姆也不好好照看杨宝玉,公公找过来求她帮忙照顾。

那时,杨宝玉手脚肌肉严重萎缩,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朱召梅毅然担当起了照顾杨宝玉的重任。往后的日子,朱召梅每天奔波在自己家和前夫家里。没过几年,杨宝玉的父亲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杨宝玉和女儿。

平日里照顾杨宝玉的事主要落在了女儿的身上,身单力薄的小姑娘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来找朱召梅说:“妈妈怎么办,爸爸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女儿的话让朱召梅不忍心,就跟丈夫商量看如何处理,憨厚朴实的丈夫二话没说同意她照看前夫,并表示愿意帮助朱召梅共同照顾。

每天早上五六点,朱召梅就要去照顾杨宝玉起床洗漱,一日三餐饭也都是朱召梅做好再喂他吃。白天每半个小时就得去杨宝玉房间照看一下,晚上10点左右扶他上床休息,到12点甚至半夜,还得过去扶他翻个身。有时忙不过来,丈夫也会过来照看,还会定期带杨宝玉出去洗个澡。

由于门太小轮椅进不去,朱召梅使尽全身力气将杨宝玉抱到门外的轮椅上。多年来,杨宝玉的每一次下地活动和出行,都是这样的程序。

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忙到中午11点,朱召梅才有时间洗漱。

面对这么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为了节约,即便家里有煤气灶,他们还是尽量用捡拾来的柴火做饭。

午饭后顾不上洗碗,朱召梅要先去给杨宝玉房间的煤炉加煤。

在朱召梅这一爱心行动下,已经扩大到现在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就是张建平的母亲也会经常过来,陪杨宝玉聊聊天,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家人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除了看车棚,打扫卫生时捡到的纸板等废品,朱召梅和张建平都会收集在一起卖掉,补贴家用。

最近杨宝玉的视力严重下降,张建平的大儿子张兵兵陪着朱召梅,一起带杨宝玉来医院检查眼睛。

张建平的两个孙女只要有好吃的,都会抢着拿给他们的“杨爷爷”吃。 过多的操劳让年仅47岁的朱召梅显得比同龄人苍老憔悴许多。杨宝玉说,是他连累了朱召梅,这辈子能遇到前妻这么好的人是他的福气,如果不是前妻对他的照顾,他不知能不能活到今天。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乡拍乡土】用镜头记录老百姓的生活,用文字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