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流螢,相信你跟我一樣,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通過杜牧的那首《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因為這首詩,提到流螢,我們便要想到杜牧描繪的這般場景:在初秋夜晚,天色微涼,銀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流螢。秋風該為畫扇而悲,宮女手中那撲螢的小扇,就如同她自己一樣,是被世界遺忘的事物。古人說:“腐草化螢。”宮女居住的庭院裡流螢飛動,想必是蒿草叢生之地,草冢間飛舞著的星星點點正是她生活裡抹不去的荒涼和孤寂吧。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流螢是指飛行不定的螢火蟲。它們在夏季夜晚活躍,被稱為“仲夏夜的小精靈”。除此以外,螢火蟲還被稱為夜光、景天、如熠(yì)燿(yào)、夜照、流螢、宵燭、耀夜等。這些字眼聽起來就很浪漫,而螢火蟲的一生也確實浪漫不已。

它是完全變態昆蟲,也就是說,它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卵孵化以後,螢火蟲幼蟲以蝸牛為食,在它變成蛹之前,要經歷六次蛻皮。只有完成這一切皮肉剝離之變,它才能夠成為暗夜裡的精靈,而它們的光芒,只能散發3到7天。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沒有哪一分的浪漫是老天白給的。如果夏夜的草叢間飛舞著經歷了六次蛻皮一次成蛹後才閃閃發光的小昆蟲,那麼它們的身邊也一定會有一個夜不成眠的寂寞之人。

夜色如水,月光微涼,流螢與星光相映成趣,這樣的時刻適合去想念一些什麼,而那坐在階沿上看銀河的人,會想些什麼?

新月掛林梢,暗水鳴枯沼。

時見疏星落畫簷,幾點流螢小。

歸意已無多,故作連環繞。

欲寄新聲問採菱,水闊煙波渺。

八九百年前,農曆五月八日的一天夜裡,南宋詞人葉夢得於鳳凰亭納涼,彎彎新月掛在林捎,潛流的溝水在枯塘中汩汩鳴響,他時不時望見稀疏的星星閃落在畫簷上,原來是幾點飛螢小巧的身影。一個年老士人,經歷了宦海浮沉、國運飄零,客居湖州安度晚年之時,思歸的鄉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不過,舊夢依然纏繞心中。他想請採菱歌女來唱他新譜寫的歌曲,卻只望見寬闊水面煙波浩渺。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思鄉、懷人、追憶青春……這大概是人們夜深人靜後最常做的事。而流螢周遊於側,更能引發夏夜迷思,那些浪漫的場景便從詩人筆下誕生了。古人並不知道螢火蟲為什麼發光,但他們卻懂得——與其追逐遙不可及的星光,不如珍視眼前的螢火。

隨著漫長的科學探索,我們現在已經完全懂得了螢火蟲的發光原理。原來,在螢火蟲的體內含有螢火酶和螢火素兩種化學物質。前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後者是生物體普遍存在的高能化合物ATP。 ATP在螢火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就會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螢光不含紅外線和紫外線,溫度在0.001℃以下,所以稱之為“冷光”。而這一原理已經被應用在了醫療、科研等方面,浪漫終歸還是照進了現實。

一起來了解仲夏夜的小精靈

下期預告:蟋蟀、促織和蛐蛐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歡迎留言~

子心生活

讓健康生活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