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頻發?高潮還在後頭(025期)

相關背景:

進入2018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發,信託也出現多起違約案例。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已有四川煤炭、丹東港、大連機床、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凱迪生態等10家公司旗下20只債券違約,合計債券餘額多達170多億元。

內容梗概:

定義

目前債券市場上主要有三類債券,政府債券、可轉債和信用債。其中,可轉換債券是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而信用債則是政府之外的主體發行的、約定了確定的本息償付現金流的債券,具體包括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分離交易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次級債等品種。

債券違約是指債券發行主體不能按照事先達成的債券協議履行其義務的行為。

問題由來

在2015年至2016年債券牛市行情中,信用債市場大量擴容,尤其是2015年1月,證監會發布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13號】),將公司債發行主體範圍由原來限於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境內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公司的發行範圍,擴大至所有公司制主體,同時還全面建立了非公開發行制度。

新政之後,公司債在2015年開始擴容,發行了大量3+2(3年期債券但投資者有權決定3年後可以再讓發債方再借2年)和2+1期限結構的品種,這批債券將陸續在今年進入回售期。而在當前整體去槓槓、嚴監管的金融環境下,前期大量依賴債券融資的中低資質企業如何找到可替代的融資渠道以應對今年的到期回售高峰,成為燃眉之急。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下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並將過渡期定為兩年半,截止2020年底。而2017年的數據顯示,銀行理財對債券資產的配置比例為42.19%。

2014年至2016年的債券發行規模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受益於理財的擴張,但資管新規出臺,破剛兌、去通道化、去資金池化將削弱對等級較低的主體需求。

原因

在金融嚴監管和資管業態重塑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償債能力降低、融資難度和成本提升,疊加公司基本面惡化,共同導致了本輪信用債風險的爆發。

首先,政策層面開始推向緊信用和結構性去槓桿,信用風險壓力在提升。加上管控非標融資和地方政府違規債務清理,企業融資渠道收緊和融資難度進一步提升,民企的風險暴露持續,高負債、低資質的國企和融資平臺也在所難免。

其次,融資收縮的壓力在上升。今年開始管控非標融資、銀行信貸額度偏緊,企業的融資壓力無疑是飆升的,特別是對應低等級主體。

再次,理財的收縮。新增的理財規模可能有限,對信用債的直接配置難有大的增量資金。非標趨於萎縮,理財通過投資非標的形式給實體(特別是低資質主體)輸血也在下降,對低資質主體的風險暴露是在加速的。

最後,年初以來信用風險持續爆發。

從外因看,本次信用債違約潮實際上是2016年違約潮的延續,同時,金融去槓桿推進,國內市場利率在過去兩年持續上行;從內因看,今年違約的部分企業或被下調評級,或盈利下滑和現金流減少,或被審計出具強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等,均從不同角度表明其盈利和償債能力出現了惡化,經營不善。

此前多年信用條件整體寬鬆,企業盲目擴張的衝動較強,積累了大量債務,借新還舊是這些企業維繫債務鏈條的最重要手段。然而,隨著2017年以來各項政策的推動,全社會信用條件不斷收緊,股票、債券和信託再融資都變得更加困難,高度緊張的資金鍊條就變得非常脆弱,信用違約發生的概率大大上升。

本輪違約潮新特點:由民企向上市公司擴散

本輪違約潮從違約企業性質的路徑演化來看,新增違約企業經歷了從民營企業蔓延至中央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最終又集中到民營企業的過程。

僅從新增違約的民企發行人來看,在剛性兌付被打破的前幾年,違約主體一直以非上市公司為主,而今年首次出現上市公司扎推違約的情況。

以往,一家公司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對於融資需求而言可謂“躍龍門”,因為有著“上市公司”這張名片,不論是增發配股再融資,還是發行債券,都不乏人接手。而且,為了發債再融資,時常有上市公司通過激進的會計處理與關聯交易“做出”利潤,或通過不斷併購、跨界,提出所謂的新商業模式。隨著監管的收緊,這些操作都難以持續,終歸會有“東窗事發”之時。

高潮在後頭

滬上某固收基金經理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目前還談不上高潮。“假如我手上有50只債券,只有一個違約,但是曝光了,持有人的反應是什麼,贖回。為了應對贖回,債基賣不了可能違約的,反而要賣出剩餘49只資質相對好的。”

這多少有些劣幣驅逐良幣的印象。“信用債違約現在剛開始,還沒到高潮。高潮階段,往往會伴隨著債基的贖回、清盤,另外二級市場也會有一些資質好的債券賣出來。目前大家普遍處於排查和詢問階段,所以在我看來,高潮還沒來。”該固收基金經理補充道。

在專業人士看來,目前信用債違約還遠未達到高潮,後續違約事件將持續增多。防範信用風險將成為近期債市的主旋律。

防“踩雷”方法

與股票投資注重企業業績成長性不同,債券投資注重的是紮紮實實的現金流,這才是真正無風險的償債能力。

但單純從企業定期報告中很難獲取動態信息,而在風險不斷出現的背景下,不走出去調研,是無法有效實現風險控制的。

必須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企業真正的償債能力。這不僅是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實地調研來了解個券的真實基本面,也要從更多的層面去了解個券,包括個券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個券現金流的真實狀況、以及個券各種隱性的“風險點”等等。

川哥觀點:

剛性兌付的打破及由此帶來的違約“常態化”將重新定義市場的信用風險溢價,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剛兌打破也將大大降低全社會實際上的“無風險利率”,降低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一些在高預期收益率時代未被市場青睞的優質股權資產將被重新定價。將會給股市帶來新的機會。

上期回顧:

川哥精選了四隻吉林上市公司,總市值均不足50億,股價全部在15元以內,並且處於上市以來底部區域,行業分屬路橋、軍工、醫藥及旅遊,其中三隻沒有限售股份。個股組合名單,本期公佈如下:

吉林高速(601518);

奧普光電(002338);

益盛藥業(002566);

長 白 山(603099)。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22年的投資人,川哥深知做好每一個投資決策的不易。尤其是在這個全球經濟愈加一體化的時代,保持對國際政經新聞的敏感,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所必備的技能。

保持學習和開放的心態,才能抓住時代的浪潮和大勢!希望大家每次收聽時候都能有所收穫,你的分享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